首页 女生 古装言情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第352章 神奇的幽州

   要非说皇后有啥让人不满的,就是她还要改百官写折子的格式。

   她最烦文官写折子,先写上千字的颂文,文采非凡,花团锦簇一般的文章,在她这里,统统打回去重写。

   说什么,这么会写文章去投稿报社啊!本宫要看的是报告,不是你们从吹嘘拍马!

   甚至还给他们发报告模板,那写得干巴巴的,通篇大白话,完全就事论事。

   文官叫苦不已,这样写折子,留存史上,都以为我等没学识呢!

   倒是武官很喜欢,他们写折子就很合皇后的胃口,发生什么事?需要朝廷什么帮忙?以后怎么改?后续如何跟进?……

   一目了然,再和几个官员开个讨论会,几次讨论就把事情解决了。

   除此之外,皇后还喜欢开大会,不光找文武百官开,还会安排各机构来开。

   如初一下午召开‘全民教育’议题大会,由万书阁主导,国子监、户部官员全部参议。

   大会之后,每人写一篇论文,必须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写一些华而不实没论点的东西。

   初五下午召开‘工业改革’议题大会,特批商行管事进宫参加会议,另有工部、工业学院、各阶级代表参会。

   甚至还过一场‘牧民迁徙,防草原沙化’议会,一群臭哄哄的牧民骑着马或鹿赶过来开大会,把百官都看呆了。

   这种事要议什么?草原沙化是什么东西?北疆的领土那么大,多点沙子对我们大夏又没影响。

   至于由医学院召开的‘全民卫生保障’‘妇幼保健’‘老兵医保’等等议题,同样是长安来的官员闻所未闻的。

   不过经过这大半年的捶打,他们已经渐渐能接受,幽州不管是朝政,还是帝后对大夏未来的发展上面,跟长安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说长安已经宛如一潭死水,偶尔丢两块石头下去,炸出一声响来,但很快也会沉寂。

   而幽州便是一条蜿蜒磅礴的长河,滔滔不绝,形态百变,而你若不努力跟上,很快就被抛在后面,或者被浪拍打在岸边。

   皇后直言道,以前治理天下,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但现在不是了。

   我们要的是全民一心,当初幽州那般萧条,就因为本宫做到了军民一心,才抵挡住了北疆的入侵,才守住幽州。

   皇后喜欢新鲜的策论,每日早膳时会看报纸,甚至看到某一篇文章很有趣,还会写短评。

   如此一来,那些文人才子,越发喜欢往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皇后不兴文字狱,曾经有一人的文章,忘了避讳皇后的闺名,直接将十一月写成‘冬素’之月,而报社也未察觉,直接发表。

   后经人提起,从那文人到报社,全部惊出一声冷汗,吓的肝胆俱裂,连夜到皇宫门前跪着磕头。

   帝王之家对姓名的规避简直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曾经有秀才改茂才、不许百姓食鲤鱼等等。

   他们竟然直接将娘娘的闺名写在报纸上,给千万人诵读,这可是犯了大忌啊!

   结果皇后娘娘不光没生气,还派女官安抚他们,笑说,冬素是古称,难道因为这是她的闺名,她便将这个古称抹去不成?

   皇后娘娘的大度之名,瞬间传遍幽州,继而传篇天下。

   文人墨客更是喜之不禁,自古以来因写文章不小心犯了避讳,犯下大不敬之罪的文人,不胜枚举。

   而在我们大夏,在幽州,以后这都不是罪行了啊!

   当然,他们没蠢到故意影射,反而对帝后越发敬重。

   七月底的时候,接到谢大将军的折子,蕃人撤军,凉州战事已平。

   沈冬素自然是大力褒奖,给予以的赏赐比先帝在位时,要多一倍有余。

   谢大将军的部下,还担心帝后因为长安乱一事,会苛待凉州军,结果皇后好像完全忘了那件事。

   这战事一了,就从西域那边来了一支商队,这是比前几次人数加起来都多的商队,足有近千人,带了千余头骆驼的商品。

   整个幽州都沸腾了,百姓从很远的地方赶到城里,看胡姬跳舞,品尝葡萄酒。

   长安的官员心中都有点酸涩,长安已经很多年没见到胡姬了,帝后果然是天选之人,才迁都就迎来这等盛况。

   刚巧这时姜家的一批海船到港,带来了天竺、南洋等海外的特产。

   哪怕皇上在高丽那边打得战火纷飞,这京师依旧是繁华如绵。

   沈冬素特地给百官放三天假,举办万国会、商品展、拍卖会等等活动。

   沈爷爷很有村长的责任感,连夜给刘管家送信,让他赶紧把沈家村的茶叶、鸭蛋、藕粉、粉丝等商品送几船到幽州来。

   沈爷爷的原话是:“哎呀,这些胡人是啥货都买,现在的幽州连鸡毛都能卖出高价。快点哈!”

   刘管家失笑,沈老太爷要的这些货,几船也卖不了多少钱。

   皇后早就交代了,趁此机会,多卖一些高价香水、精酿酒才能赚大钱啊!

   不过沈家村的货虽然卖不上高价,但对于村民来说,那赚的钱也足够过一个肥年,心中自然对沈老太爷感激不尽。

   再说这胡人商队带来的货物,那香料、黄金、宝石等等,都是紧俏货。都不用到市场上售卖,商品展上就被富商权贵淘走了。

   甚至之前沈冬素交待他们的,多带一些种子,他们也带了。这种子不外售,皇后娘娘一人买下,全部给农科院研究。

   但胡人商队这次带来了一件他们看来,定会让汉人高价抢买的物品,那就是琉璃制品。

   各种琉璃首饰、器皿,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宝石更耀眼,触感细腻,比美玉更迷人。

   可当胡人兴奋地介绍着自己带来的新货物时,发现汉人们都笑眯眯地听着,却没人要买。

   直到有人一脸笑意地将他带到窗口,这才发现,幽州很多窗户,都是用琉璃封窗!

   那胡人反应很快,笑说你们这琉璃颜色不好看,他们的更精致。

   确实如此,基地那边烧了这么多年,还没烧出来纯玻璃,都是半黄或半绿的杂色。

   但既然能烧出来了,迟早有一天会烧出比胡人琉璃的材料。

   当然,胡人的琉璃器皿依旧抢手,但卖不出高价就是了。一套琉璃杯子的价格,跟一套普通瓷器差不多。

   这一点又让长安的官员心酸,因为十几年前的长安,这种西域传来的琉璃器,可是至宝,谁家有一套,那宴客时可荣光了。

   而在幽州,这就是封窗户的东西。

   有些权贵之家还存着西域琉璃器皿,还是高价买到的,这次搬家更是小心翼翼地打包搬到幽州,现在都觉得自己当了回冤大头。

   幽州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啊!为什么之前幽州的消息传到长安,就没人重视呢?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