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

第5章 屯田之重

   在让人送张全回去养伤后,孙策迅速用竹简写好了几封亲笔信,然后命孙河安排可信之人尽快送到周瑜等人的手中。

   没过多久,孙策先前下令西营五部抽调出的甲士便陆续来到了他营帐外的空地上。

   待五百人全部到齐后,孙策带着张昭一同走了过去,并宣布众人往后便归属于典校这个新设部门。

   随即又安排这些甲士分别赶往六郡各县,准备放出他遭遇刺杀从而受创的消息。

   因为在甲士分散的方向将送信之人的目的地全都包含在内,所以在经过一番估算后,孙策与众甲士约定,此事将于五日后开始进行。

   命令下达完后,留在帐中的秦松也拟好了虞翻的校郎任职令。

   孙策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便在上面盖上了自己的将军印。

   三人再次回到帐中后,孙策仅是沉默了片刻,便再次出言道。

   “不知二位先生可曾听说过曹孟德麾下实行的屯田?听闻其光是在许昌试行当年,便收获了百万斛谷。”

   听到孙策竟然继续谈起了内治之事,张昭明显眼前一亮,毕竟过去孙策基本没管过内政的事务。

   一直以来,张昭内心其实是非常希望孙策能兼顾到治政的,而不是将目光局限在攻城略地之上。

   毕竟争霸天下,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相比于极其考验个人天赋,身体素质,还有心理素质的军事能力,政治能力的培养无疑要简单一些,只需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磨练,迟早会进步到一个不低的水平。

   难得孙策已经有了一定的领兵作战能力,若是再将治政能力提上来,未来必定是一位雄主。

   这也是张昭当初答应辅佐孙策的原因,后来扬州形势复杂,孙策不得不专注于征战,所以张昭便没来得及劝说。

   结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孙策经过一次刺杀后,竟然会主动开始涉及内政之事。

   这时,张昭将视线移到了秦松的脸上,见其果然是一副黑脸,不禁想要开怀大笑。

   秦松感受到目光,也瞥到了张昭忍不住扬起的嘴角,不过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毕竟军中粮草充足于战事更有利。

   “那曹孟德麾下推行屯田至今也不过四年,可其实力却跃升至敢与占据了河北四州的袁本初抗衡,以此来看,屯田之法必定会成为未来几十年的主流。”

   闻言,孙策不由有些讶然,没想到名字在后世只存在于别人传中的秦松,竟然也有如此眼光。

   要知道屯田制最早在西汉就有实行过,眼下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并不是未来那个大汉最大军阀。

   此时大多世人的目光仍汇集在河北的袁绍身上,相信他的大军能进一步攻取中原,很少有人能看出曹操的实力已经足以和袁绍扳一扳手腕。

   可转念一想,秦松是孙策的谋主,且眼下看来更精于军事,孙权掌权时期,他与主持内政的张昭成了同一个派系,所以压根轮不到他参与军事谋划,可不就籍籍无名咯。

   这时,张昭又老生常谈般提醒道:“屯田的确是一道良策,但却不可贸然在江东全面推行,以免动乱发生。”

   孙策知道这是提醒他手段不要过于激烈,若是一下将江东六郡的田地都实行屯田,可能会引起那些士族豪强的反抗。

   在用一个眼神示意张昭放心后,孙策说道:“我欲效仿曹孟德,在江东也进行屯田,这些年战事频发,导致吴郡毗陵一带的百姓大批逃离,不如就在这片地区试行屯田,同时进行军屯和民屯。”

   “其中军屯以士兵屯田,每六十人为一营,一边戍守,一边屯田;民屯则以每五十人为一屯,每屯置一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不受郡县管辖。”

   “等到收获时,使用官牛者,官民六四分成;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半分成。此外,屯田百姓不得随意离开屯田之地。”

   “华子鱼德才兼备,由其来做这毗陵一带的典农校尉,二位先生觉得如何?”

   华歆向孙策献上豫章郡后,暂时留在了江东,不过还未曾任职。

   此时孙策部下最高的军职也就是中郎将,例如张昭便是抚军中郎将,他一下子给出了校尉之职,华歆当然是欣然领命。

   之后,孙策分别派人去命吴郡太守朱治和各县官吏全力协助屯田的开展。

   另外,趁着招拢民屯百姓的工夫,他还命人给平定山越的吕岱,贺齐等人送去了口信,让其将那些被抓住的俘虏送来充当首批屯田兵。

   .......

   七日之后,孙策遇刺的消息已然传遍了整个江东,一时间,不少暗藏野心之辈开始了蠢蠢欲动。

   张昭已经先行回了吴县,帮忙总览江东,稳住局势,一有消息就会快马禀报孙策。

   而丹徒的军营,此刻却依旧十分平静。

   只有两点与先前不同:一是原本军中三日一次的兵士操练改为了每日一次,二是原本军中一日两餐的伙食变成了一日三餐。

   前者实行后,就连那些经历过数次大战的老卒都叫苦不迭,但当得知后者后,那些叫苦声便基本不复存在了。

   各部的士卒过去即便不是士族豪强家的佃户,也大多是底层或寒门出身,家中粮食紧张得连每日的两餐都无法保证,所以从未想过能每日三餐。

   当下,大多数人都是一日吃两餐,只有那些王公贵族,才能过上一日三餐的奢侈生活。

   得到孙策如此优待,别说每日操练一次了,就是早晚各操练一次,士卒们都不会有太多的怨言。

   对此,孙策自然都看在眼里。

   其实他现在还有很多的计划想要实施,但为了配合被刺受创的谣言,他只得呆在丹徒军营,暂时不在外面露脸。

   五日前,收到任命的虞翻亲自从富春赶来了丹徒军营,当面向孙策对他的信任表示感谢。

   在商量好了各项细节后,典校的组建事务便全权交到了他这个典校校郎兼富春长手中。

   虞翻走后,孙策便立马实施起了另一个更加紧急且重要的计划——军中改革!!!

   原身曾多次给部下授兵,此举虽然成功增加了麾下势力的扩张速度,但长久下去,必定产生隐患。

   这点历史已经证明过了,距今不过二十余年之后,江东就会出现各部士卒只认自家统领,不认江东之主的情况。

   虽然这是由于孙权对江东士族的一步步妥协所导致,但孙策必须防患于未然。

   毕竟若是军权被夺,他这个威望太高的势力创始人,大概率会突然死于一场“突发恶疾”。

   因此,从现在开始,他会在军中进行改革,逐步提高所有士卒的待遇,让他们认清自己到底应该归属于何人。

   而要想做到那一步,必定要花费大量的钱粮。

   而孙策自组建独立势力以来,所用的钱粮全都是靠别人资助或是上门找人“借”来的。

   虽然他成为江东之主后,金银已经不缺,可粮草的储备仍然不足,还不足以支撑他一次性完成军中变革。

   所以他只能先从让丹徒军营中的士卒每日吃上三餐开始,待日后粮草充足时再向驻扎各郡中的军队推广。

   孙策相信,若是没有天灾,只需一年,他就可以完成这一军中改革。

   毕竟等典校组建好,并在各郡县扎根后,他就会在江东大规模实施屯田制度。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