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

第6章 归家

   经历了多场战乱之后,许多江东百姓都被隐藏了原本的汉朝户籍,成了大族的佃户。

   而在大汉十三州中,扬州本就算得上是地广人稀,虽然山地很多,但可耕之地并不少。

   诸如丹阳郡北部,庐江郡东部,会稽郡北部,还有庐陵郡鄱阳一带,还有几乎整个吴郡,这些都有十分适合耕种的田地。

   另外,像清查田亩佃户,收拢流民,开垦荒地等措施,孙策到时自然也会下令执行。

   若有地方士族豪强不愿配合,孙策就会让典校拿出他们平时犯下的各种罪行,好生“伺候”一番。

   之后要是再有人敢站出来提反对意见,那就怪不得他心狠手辣了。

   如此在多处实施屯田,只需一次丰收,便可以带动整个江东屯田,孙策也能收获足够的粮食进行全军的改革。

   出于对屯田的重视,华歆开始负责毗陵一带的屯田后,每隔一日,孙策就会派人去和其联络。

   他先是在锦帕上画出了曲辕犁的图纸,命人交到华歆手中,让其寻找铁匠进行打造。

   后来又送去了堆粪沤肥的方法,并下令抓紧实施。

   这导致华歆在巡查屯田时,时常因为离堆粪太近,弄得浑身上下脏兮兮的。

   转眼间,时间就到了四月底,大半个月下来,孙策也逐渐习惯了古人的生活。

   为了防止他没受伤的消息传出去,这些日子整个丹徒军营中的士卒没有出过营地一次。

   但孙策并没有明着不给他们休沐,而是每隔五日,便在军中举行一次实战操练。

   操练分为团战与个人战,团战是以一部为单位,由各部军司马抽签选取对手,指挥部下士卒进行对战,一刻后计两部还能站着的士卒数量决出胜负。

   个人战则是以屯为单位,由屯内的一百人进行捉对比试晋级,以决出最终优胜者。

   不论是团战获胜的军司马,还是个人战优胜者,孙策都会当面进行嘉奖,并赏赐一笔钱财。

   几次实战操练下来,孙策与营中各部的军司马,还有各屯中的勇猛士卒越来越熟悉。

   五月初一这一天,虞翻派人送来了一封奏报,其中简述了典校的发展情况。

   如今典校之人已有两千余,分布于江东六郡八十一县中,算是超额完成了当初定下的短期目标。

   孙策明白这是因为有五百甲士做基础,且有着追捕刺客的名义,再加上各郡县都有不少游侠,所以人数才能增加得这么迅猛,往后应该不会如此了。

   之后虞翻又向孙策请罪,言说自己擅作主张,将典校划为明暗两营,分开负责进行明面监察与暗中刺探情报。

   此举虽然有点越权,但的确有利于典校中人认清职责,所以孙策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至此,孙策终于无须再掩藏自己是否受伤的消息,在下令营中各部士卒分批休沐后,他也领着上百侍从和亲卫返回吴县,顺路还能看看屯田进展得如何。

   一番视察过后,总体还算令孙策满意,包括华歆在内,所有负责管理屯田的人都很忙得热火朝天,

   靠着打造出的曲辕犁,一人一牛便可每日开垦并平整好三亩田地,比原本的效率不知高出了多少。

   截止目前为止,毗陵一带地区的军屯和民屯合计约八千户,耕好地待种的田地五万八千余亩,预计到五月下旬的夏种时会增加到十万余亩。

   即使四月才进行堆肥可能有些迟了,但只要使用妥当,效果肯定多少要有一些,以普通新田不到300斤来说,这十万多亩用了堆肥的新田,起码也能产出二十几万石粮食。

   想到收获的景象,孙策的心情就不由变得欣喜起来。

   这阵喜悦直到他回到吴县才渐渐消散,因为他有些担忧会被原身的家人看出破绽。

   但事已至此,躲是肯定躲不掉的,他总不可能一辈子不能原身的家人见面。

   ......

   从丹徒经毗陵到吴县的路程大约一百六十里,孙策等人在路上没怎么停歇,快到吴县城池的时候,太阳已经西下。

   夕阳的余晖洒在官道两旁的庄田里,泥土仿佛都被染成了金色,夏种时分即将到来,田里有不少农人正在清理杂草,此时见有人经过,纷纷直起了腰,好奇地打量着官道上的队伍。

   他们也许还不知道,这支队伍里最英俊的那名青年,便是如今整个江东大地的主人。

   “终于要回家了!”队伍中有吴县出身的甲士情绪憿动地大喊了一声。

   夕阳的橙黄光辉中,前方的城池变得越来越高大,骑在马上的孙策也不禁久久凝望。

   吴县建城的时间不短,底蕴也不差,城墙修得非常厚实,并包砖,护城河等设施一应俱全,城外的路也修整得很好。

   或许是心理作用作祟,孙策对这座城池是越看越顺眼。

   朱治和张昭已经带着一群官员在城门口等候,孙策下马与众人一一见礼。

   出城迎接的人不少,队伍瞬间又了壮大一倍有余,浩浩荡荡进入到城内。

   城中有十字形驰道,里墙、宅墙隔成棋盘,这里是吴郡郡治,既有吴郡太守郡府,又有孙策的将军府,房屋一间挨着一间,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人口稠密。

   孙策此刻的心情,可谓是百感交集,放在整个天下来说,吴县如今的确算不上什么名城。

   但因为中原战乱,导致大量人口南下江东,而吴郡是整个江东孙策最早平定的一郡,且紧邻着大江,随时可以返回中原,所以许多避祸之人都选择暂居吴郡,而郡治吴县自然是最佳选择。

   未来若是能继续吸引人口到来,并派人好好治理,这里必定会越来越繁华!

   及至郡府,孙策竟在门口看见了大名鼎鼎的陆绩,没错,就是那个怀橘遗母的神童陆绩。

   孙策统一江东后,陆绩便成了他府上的宾客,不过因为他的年纪还小,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研读典籍。

   或许是负责通报的小吏把这个平常见不面的少年给忘了,导致他未曾第一时间收到孙策回来的消息,所以没有来得及和众人一起去城外迎接,只得转而赶到郡府门口等候,也算不失敬意。

   孙策并不是会计较这种小事的心胸狭隘之人,况且还是面对一个声名广播的江东名士,他当众与陆绩笑谈了几句,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随后朱治提议在郡府中为孙策举办接风宴,但被孙策以许久未曾回来,要先回家拜见母亲为由,合理婉拒了。

   还没到讨逆将军府宅,离得远远地,孙策就望见有一名身姿挺拔的少年站在自家门外。

   眼下孙权已经出仕,并不在吴县家中,此人自然不可能是他,而是孙策的三弟孙翊。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