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

第126章 傅庞二人

   张允被人带下去实行杖刑后,刘表轻咳一声道:“磐儿,此次防守襄阳,万万不可疏忽大意。”

   刘磐也是立刻高声应道:“叔父放心,侄儿绝不会有半分松懈!”

   自平定荆襄之地以来,刘表久居上位,就是依靠着玩平衡,才能坐稳州牧之位,如今刘琦和刘琮基本是势均力衡,但刘琦身为长子,还是有着天然的优势,所以他还得给刘琮派系增加点筹码。

   他看了蔡瑁一眼,继续说道:“徳珪,眼下府库中仍有不少仿制孙策军中生产的武器装备,我便全部交由你调度了,希望到时你们能打孙策军一个出其不意。”

   “属下遵命!”蔡瑁拱手应了一声,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然而,还没等他放松多久,却听一直不曾言语的傅巽突然说道:“明公,在下以为此举不妥。”

   刘表有些疑惑地看向了说出此言之人,对于这位容貌瑰伟、见识博达,曾被三公辟召为官,拜尚书郎,后来辗转来到荆州的宾客,他还是十分尊重的。

   而且傅巽自从到荆州之后,从没有对刘表的决策提出什么异议,可这一次竟然罕见地提出了反对,这也让刘表不能无视。

   于是刘表开口问道:“公悌何出此言?”

   傅巽先是对着刘表一拜,然后斜睨了蔡瑁一眼,说道:“在下以为,蔡军师并非精于战事之人,就算要拿出府库内的武器装备,也不能全给蔡军师,而是该均分下去。”

   蔡瑁闻言,感到十分的气恼,当着众文武的面说他不是善战之人,这是想要刘表收回他的兵权吗?

   他脑海中不由想到了一种可能:莫非这傅巽已经成了刘琦的支持者?

   可是转念一想,他又觉得不应该,傅巽此前和他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已经被默认算是刘琮的支持者了,到底为何会说出此言?

   治中邓羲听后倒是若有所思,他也开口道:“公悌所言有理,望明公三思。”

   若是结合傅巽往日的所作所为,证明了此人其实是个善于为自身谋划出路,还有看透别人才能的人,他行事风格就如那毒士贾诩一般,向来是以自身安危为先的。

   他不让刘表将所有武器装备交给蔡瑁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觉得蔡瑁领兵的能力不行,若是依靠他,襄阳城很有可能守不住。

   而相比于孙策,傅巽是更偏向于投靠曹操的,所以不希望前者能攻进襄阳城,因而他才会在知道蔡瑁与曹操关系不错的情况下,也要冒着树敌的风险站出来。

   邓羲这一刀可谓是补的恰到好处,刘表也没办法拒绝,毕竟两人都没有乱说,蔡瑁确实没怎么打过胜仗,被人质疑他的军事能力实属正常。

   见到傅巽和邓羲跳出来反对,刘琦的心中别提多高兴了,刘先作为刘琦的头号支持者,也是笑眯眯地捋着长须,至于蒯良,自然是不会趟这浑水、让蔡瑁自行解决。

   见状,刘琮有些急了,生怕连蔡瑁也拿不到兵权,但他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刘表思索了片刻,问道:“那敢问公悌可有计教我、用以守住这襄阳城?”

   傅巽答道:“启禀明公,属下见过那文仲业举荐的魏延,若是以其为主,总领三万大军,倚靠襄阳雄城,大概率可在孙策军手中守得城池不失。”

   刘先考虑到刘表不放心用不熟悉的将领,也说道:“在下以为可遣明公之婿为那魏延副将,同心戮力于战事。”

   刘表一听,顿时将目光转向了堂上临近门口之人,此人,正是刘先口中他的女婿,其名为王凯。

   当初,王粲与族兄王凯一起来到荆州躲避战祸,刘表看重王粲的贤名,打算把女儿嫁给他,结果见了一次面后,刘表就开始嫌弃王凯的外貌和性格,后来他发现王凯各方面都还不错,就把女儿许配给了王凯。

   刘表知道王凯的才能不如王粲,所以只是让其在府中挂着个虚职,不需要干实事,没想到眼下竟到了用到王凯的地步,好在对方是自家亲眷,这让疑心甚重的刘表比较放心。

   “阿婿,不知你可愿意?”刘表开口问道。

   王凯闻言,心中有些不情愿,但自知不好拒绝,于是只得拱手朗声应道:“丈人有命,自是无所不从!”

   见他声音中气十足,刘表听后十分满意。

   于是他拍板道:“既如此,传令下去,以魏延为全军主将,王凯为副将,都督三万大军迎战孙策军。”

   ……

   庞氏在襄阳乃至整个荆州都很有名,虽然其族人并没有像蒯蔡两家那般受到刘表的重用,但凭借庞德公在州中的名声,还有他日常来往的宾朋,也足够维持庞氏在荆州的地位。

   即便是刘表,在数次征辟庞德公入府被拒绝后,也依然对其很是礼遇,似乎是因为受到庞德公的影响,庞氏族人在荆州出仕的较少。

   刘表到底不是泥捏的,有着几分气性,既然庞德公是避世不出的隐士,有那个理由拒绝征辟,他就将主意打到其余庞氏子弟身上,侍中庞季便是这么到了他的府上任职,而且当时还给了一个不低的职位。

   没办法,他刘表单枪匹马来闯荆州,只能选择和本土士族共治,庞氏当时有庞德公这个名士,又和其余士族联姻,根基牢固得很。

   在刘表等人忙着安排招募新兵之事的时候,在他们眼中已经是个死人的庞季,却在典校人马的帮助下,悄然回到了襄阳鱼梁州。

   正如刘表手下的人能从孙策治下搞到不少军械的制造方法一般,典校在荆州也建立起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不同的是,比起刘表,孙策对于典校更加重视,愿意投入的资源也更多,因此,典校的能量便要大上许多。

   就比如此时典校主事吕壹暗中带着庞季到了襄阳,刘表和其亲信竟然没有一人收到消息。

   看着面上一丝不苟的吕壹,庞季笑着说道:“今日有劳吕主事相助了。”

   吕壹听后拱手道:“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先生不必客套,再者,先生是回来为主公效力的,将您送回来是我分内之职。”

   听到此言,庞季笑了笑,没有再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已经大概了解眼前这位典校主事对孙策的忠心了,恐怕就是为其而死,也绝不会有一句怨言。

   想到这,他转移话题道:“庞德公便隐居于这鱼梁州上,我等还是尽快去找他吧,也好早日达成目标。”

   吕壹点了点头,跟着庞季朝一处房屋走去。

   庞德公今日与往常一般,在下田忙活了一番农事后,就回到屋里捧着一卷经文阅读,这时,他听到了一阵敲门声。

   还不等他起身,就听到儿子庞山民的声音由远及近道:“从叔,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么长时间了无音讯,城内都在传你遭遇不测了,我等可是担忧得很。”

   话说到这的时候,庞山民已经带着庞季和吕壹来到了庞德公房门外,庞季先是整理了一下衣冠,随即才走了进去,向庞德公抱拳道:“久违了,兄长。”

   庞德公上下打量了庞季两眼,见其身体无恙,气色也还行,再看庞季身后带着的吕壹,便猜到了些许情况,他问道:“汝既已逃出生天,又何必铤而走险?”

   话中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庞季不该在这个关头回来,而是应该选择明哲保身才对。

   庞季淡然一笑,说道:“兄长,我在吴侯治下的这些日子,发现如今江东竟要比襄阳还稳定,不如您带着山民和族人、随我前往建业吧,吴侯也对兄长十分敬重,想请您到建业书院去为学子讲教。”

   “我就不去了,大半辈子都在鱼梁州耕读,已经习惯了,汝去劝劝其他族人吧,应该有不少想去吴侯治下的。”

   对于庞德公的回答,庞季早就有所预料,因此也没有强求,他再次拱了拱手后,便带着吕壹离开了这里。

   两人走后,庞山民忍不住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父亲,为何不听从叔的建议呢?就算我等不定居江东,但以讲学的名义,去那里等到襄阳战事结束后再回来也好啊!”

   闻言,庞德公瞥了他一眼,语气淡然道:“为父老了,只想在这鱼梁州上过些安逸日子,讲学之事还是待日后有机会再说吧!”

   庞德公看的比庞山民可要长远得多,如今孙策虽然进取之势凶猛,但到底有着先天不足,所以综合起来还是比不上曹操。

   况且可天下局势瞬息万变,没有人能保证孙策能持续不断地扩张变强,所以庞德公觉得,还是不要急着下注为好。

   要知道只要他留在襄阳,那荆州就永远有他庞氏的一席之地,但他若是离去,庞氏日后想再回来就难了。

   庞山民见说不动自己父亲,只能悻悻然离去,可刚走到门口,就被人拉着往另一间房走去。

   拉走庞山民之人,正是庞统的亲弟弟庞林,目前他正跟随庞德公研读经史典籍。

   庞林虽然天资比不上庞统聪慧,名声也不如庞统在荆襄之地传播得广,更没有获得“凤雏”之类的称号,可他依然是荆州士子中最顶级的那批人。

   “大兄,方才的话我都听到了,伯父不愿去吴侯治下自有他的顾虑,但我等可以去看看啊,正好士元兄长在为吴侯效力,到时我等想要回来,相信不会有人为难的。”

   “可我离了父亲,心里总感觉有些不踏实。”庞山民皱眉道。

   见从兄这般反应,庞林继续劝说道:“我知大兄讲究孝道,可如今荆州大多郡县都已被吴侯大军攻克,想来攻取荆州全境不过是时间问题,我等也该为庞氏日后的出路考虑考虑了。”

   说到这,他顿了一下,见庞山民仍是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只得又不厌其烦道:“刘景升年老昏聩,生机已然衰败,却仍未定立继承之人,荆州文武为此闹得不可开交了,如此内忧外患之下,若是刘景升突然撒手人寰,如何阻挡吴侯?”

   听到这,庞山民点了点头,对于荆州面临的内忧外患,恐怕没多少襄阳士族不清楚。

   前几日州牧府上的新军之事,可是已经传开了,刘琦和刘琮就差明着为其支持者抢兵权了,这刘表要是不在了,还能有好?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