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赵云

第一百零七章 等我再现之日,佛教当为我助力

赵云 巫山哥 2072 2023-10-13 19:48

  www.vlp.kim,赵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在内心里面,赵云对佛教很是排斥。

   前世,见佛门之士,不事稼穑,完全依靠信奉佛教的大众进行布施,活得非常滋润。

   那些和尚们出则别摸我,入则挨轰plus,除了表面上不吃荤腥,生活相当优渥。

   固然戏志才对贾诩忌惮,而贾文和对自家主公的博学更是钦佩。

   他综合了各种信息,甚至亲自到寺庙去参观,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群光头。

   按说贾诩世居凉州,靠近西域,接触佛教应该早一些。实则不然,他本身就是半个儒生,家境贫寒,佛教则主要走高端路线。

   更兼凉州民生疲惫,不管是上层还是老百姓,生活都不甚安宁,不管什么教派,在这里的影响都没多大。所以,中原人眼里,他们和蛮夷差不多。

   赵云心里没底,他委实不想让那群外来的和尚把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现如今道家不仅支持刘辩,更有甲子年的黄巾起义。

   佛教与儒、固有相斥的一面,但也有相互影响和融合的倾向。

   佛教初期藉道教之不小,也受到儒学一定的影响。

   但反过来看,佛教对道儒也有所帮助。如早期佛经翻译有不少词语直接来自黄老之道,如“安谓清,般为净,守为无,意名为,是清净无为也。”

   道教之太平经也有用佛词语的,如提及布施、好生等。而康僧会等力图用佛教教义来阐述儒学,在现时儒家正统大受冲击的情况下,这无疑帮了其大忙。

   佛教作为外来宗教,其适应性极强,它为求自身之生存与发展,初乃依附黄老道以行世,蓄力待机,等到条件成熟方破土而,出力求独立传播。

   这是佛教入华之初能被接纳并逐渐培植自己根基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迎合中国儒家思想,最初在中国传教的高僧,都极力用儒家思想来阐释佛经,说明儒佛的一致,使在儒家思想的旗帜下使佛教得以生根、开花和结果。

   历代皇帝乐于利用,君主既要像儒家那样的统治思想,大力吹忠孝仁义等三纲五常思想,以利于中央集权。

   同时,帝王需要一种学说或宗教,让民众诚心向善,安居现状,知足常乐,而佛教的善恶报应,生死轮回等教义可以承担此任。

   佛教关于人生无常,满布苦痛的说法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的思想,适应了人们的悲观情绪。

   同时,佛教所谓彼岸世界的光明自在和涅槃境界的高尚无我,又使人们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来生的幸福,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寄托。

   更甚者,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也曾被下层劳苦大众利用来作为反对历代王朝统治的武器。

   现在的佛教逐渐趋于本土化,教义仪式适合国情,佛教教主释迦牟尼系由人而成佛,该教主张人人可通过修行而神化,该教崇拜多神而非一神,这些均与中国国情相符合。

   中国自秦汉以降乃一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中国皇帝以神的姿态君临全国,它不允许在自己之上有更高的权威。

   一切学说或宗教,包括儒在内,都必须有利于君主树立天子之权威方得以生存和发展。

   中华民族由于自身具有高度发达的古老文明,故襟怀广阔,对于各种外来优秀文化...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