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

第132章 中卢之战

   当黄盖率领水军到达鄀县时,发现城内的王威军早就已经撤离了,他在率军进驻城内后,便将鄀县的军情传给了孙策。

   而孙策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甘宁率领的先锋军正在以十分迅捷的速度行进,准备渡水先对鄀县的王威军发起攻势,看看能不能打后者一个措手不及。

   得知王威已经撤离后,甘宁也就不打算再往鄀县行军了,于是准备调转方向去拿下宜城。

   自兴平元年,刘焉病亡后,甘宁在荆襄地界呆了五六年,再加上孙策的还派曾在襄阳治学数年的徐庶跟随先锋参赞军事,他们对襄阳附近的城池和地形自然是一清二楚。

   再加上刘表将兵力全部收缩回了襄阳附近,先锋军仅仅花了五日的时间,就将宜城和邔县攻克。

   孙策又命甘宁部和黄盖率军水陆并进,一同沿着汉水而上。

   这一次倒是遇到了阻碍,大军在距离襄阳城东百余里时,被驻守中卢县的王威大军挡住了。

   见状,甘宁先是下令在城外数十里处安营扎寨,同时快速派斥候给后方的孙策送去了战报。

   如今王威的大军合计大约有四万余人,这是刘表担心王威的兵力不够,临时下令让蔡瑁带着他统领的那一万新卒前来中卢协助守城,这支大军是以王威为主进行指挥,蔡瑁则担当军师。

   仅以兵力而论,王威的这些士卒人数,约莫是此次来攻孙策军的两倍。

   甘宁率领的先锋军,除了他的本部外,还有原本江陵城内张虎和陈生的人马,以及黄盖、诸葛瑾部,合计也就一万多。

   孙策率军到达之后,领着庞统等一众文武前去查看敌情,不一会就发现王威部下那边的营寨布置严整,旌旗密布,颇有几分精兵的样子,而蔡瑁的部下那边,只能说马马虎虎,不算很乱。

   想了想,孙策开口说道:“这支守军,应该是刘表手下的最后一支强军了,待王威这批人马战败后,我等想要攻破襄阳应该是易如反掌了!”

   听到此言,众人脸上纷纷露出了笑容,与此同时,他们也清楚接下来这一站必有凶险,需要加倍努力,大意不得。

   辛苦作战这么长时间,终于要迎来收官之战了,而众人在这最终之战中的表现,很有可能就是战后论功行赏的主要依据,由不得他们不注意。

   见士气就已经起来了,孙策便没再多说什么,让他们各自回去做好准备。

   众人领命后离去,虽然他们都想着立下头等功,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有半分懈怠,因为他们都知道,要剿灭这支挡住前往襄阳城道路的后军并不是那么容易。

   营帐内,甘宁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思考着怎样才能最快获得胜利,并且认真地做着对于人马的部署,虽然他从始至终都未曾怀疑过部下的战斗力,可他终究是难以平静。

   就观察情况来看,在王威军严整的军阵面前,孙策军兵士素质的领先、可能起不到特别大的作用,毕竟勇武固然可以克敌,但还需要考虑士卒的损伤和阵亡情况。

   当夜,孙策命士卒饱食一顿,养精蓄锐,粟米饭,咸鱼汤,对于这个时代的士卒来说,绝对算是难得的好饭,士卒饱食过后,又安稳地睡了一觉。

   翌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升起的时候,孙策军营中的旌旗,在微风吹拂下,缓缓飘扬着。

   甘宁精神饱满,一身甲胄,手握长刀,大步走出了营帐,作为孙策新任命的将领,他迫切需要一场战功来证明自己。

   “整军列阵,出营决战!”

   孙策的命令,简短而有力,在传令兵的声音里,这道命令很快传到了每一个士卒那里。

   随后在各级军侯和司马的指挥下,全军士卒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始出营列阵。

   孙策一手扶在腰间的佩剑上,看着那些精神抖擞的各部兵士,频频点头暗赞。

   过了会,他扭过头来,看着身边的众将,笑着问道:“诸位都准备好了吗?”

   众将纷纷对孙策回以微笑,随后都上了自己的战马,然后轻磕马腹,头也不回地打马而去,他们的部众也紧随着往营外行去。

   王威和孙策率领的军队,仿佛是商量好了一般,各自出营十里,列阵而立。

   孙策骑在马上,手握长刀,看向远处,却见数万敌军排列成严整的军阵,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好一派肃杀场景,这注定是一场大战,一场会被载入史册的大战。

   “擂鼓!”庞统在孙策的示意下下令道。

   话音刚落,其身后的旗兵便摇动起了手中的红色旗子,之后早已经准备好的鼓手便开始挥动着健壮的臂膀,敲响起了隆隆战鼓声。

   当孙策军阵型后方传来令人振奋的战鼓声时,对面的王威军似乎也不甘示弱,其后方也是响起了巨大的鼓声。

   巨大的旷野上,全是“咚咚”的战鼓声,不管是王威军士卒,还是孙策军士卒,皆是斗志昂扬,纷纷忍不住紧了紧手中的武器。

   先锋的甘宁扬起了手中的长刀,高声大喊道:“为吴侯而战!”

   一声高吼后,他身边的亲信们也是齐声跟着吼叫了起来,嘶吼声仿佛就是开战的信号一般,大军随后便开始列阵向前。

   铿铿的声音响起,原本竖举着的长矛,被士卒们纷纷放平,铁质的矛尖在晨光中熠熠生辉,这一幕看在眼里,寒气顿生。

   士卒们踏在草地上传出了整齐的脚步声,同时也掀起了阵阵烟尘,孙策披坚执锐,跨在战马上,眯着眼睛看向敌方的军阵。

   双方都是超过万人的军阵一经碰撞,很快就变得扭曲起来,士卒们仿佛都悍不畏死,前面的人倒下后,后面的便立即补上。

   长矛被士卒们紧紧握在手中,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刺出和收回的动作,矛尖很快就被鲜血染红了,不时有粘稠的血液顺着缨穗缓缓滴下,而在这嘈杂的战场上,自然是听不见血落在地上的声音。

   长矛兵在大阵的最前方,短兵相接之后,刀盾兵很快就从两翼出击,他们的神色狰狞,手臂穿过了方盾的把手,手中的刀透露出着令人心惊的寒光。

   这时,一道嘶吼声突然在战场上响起:“为吴侯而战!”

   也不知道是谁再次喊出了这个口号,随后整个战场上无数孙策军将士出声应和着这个口号。

   这么一句自发的口号,仿佛触动了所有孙策军将士的共鸣,在那些士卒们的心中,是吴侯给了他们一切,钱财,地位,还有荣耀,眼下正是他们该回报吴侯之时。

   如此全军士气大涨的情况下,饶是王威军占有一定的人数优势,却只能和悍不畏死的孙策军打成平手。

   王威骑在战马上,见到这一幕不由眉头紧皱。

   蔡瑁此时在一旁也顾不上昔日和王威的不对付了,他清楚若是此战败了,那么在刘表身上下了重注的蔡氏肯定会一落千丈。

   于是他忍不住开口问道:“王将军,战事似乎是陷入了僵持,我等该如何是好啊?”

   闻言,王威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并没有回答。

   迟迟得不到回应的蔡瑁,不由将目光转向了身后的一万士卒,这一万人皆是王威部下,曾经和益州军进行多次大战大败,可以说是刘表麾下的绝对精锐。

   这一万老卒,便是此战的关键,王威一旦发现了战机,便会亲率这一万大军加入战斗,万一战事不利,他也只能和蔡瑁一起带着这一万人撤回去守襄阳城。

   眼看着战事越来越激烈,蔡瑁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

   在他看来,如果将这一万人也一起投入战场,那现在的僵持局势就有可能转变,而且大概率是孙策军那边无法抵挡,他实在想不通王威为何迟迟不肯下令。

   王威随意瞥了一眼,看出了蔡瑁的心急,低声说道:“蔡军师莫急,你看,孙策军的骑兵也还没有出动。”

   蔡瑁闻言,顿时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

   陈武在率部出营之后,便遵从孙策的命令、带人隐藏在旷野旁的树林之中,目的就是为了在两军僵持的时刻,领着军中骑兵突然冲杀出来,一举奠定胜局。

   而他在见到战事陷入了僵持后,也有心立即出动,可碍于孙策的嘱咐,再加上王威那一直未动的万人,还是无法决定是否现在就冲杀出来。

   毕竟,他带领的骑兵还是先前孙策带他长途奔袭时从军中调拨的,人数并不算太多。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名斥候过来禀报道:“校尉,中军那边传来了信号,命令咱们发起进攻。”

   听到此言,陈武当即翻身上马,同时下令道:“全部突击!”

   一声令下之后,众骑兵飞快地从隐藏的树林中奔驰而出,马蹄踏在草地上,让整片大地都抖动起来。

   成规模的骑兵突进,十分具有压迫感,那掀起的烟尘,让蔡瑁看后不由脸色苍白了不少。

   他忍不住劝道:“王将军,咱们还是撤吧,回去依托襄阳坚城而守,总比守这中卢小城容易。”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