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

第13章 长途奔赴

   当周瑜率领部众往长沙东南部行军时,长沙北部的战事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张羡病倒后没多久,人便去了,为了继续反抗刘表,郡中人便立其子张怿为主。

   这个年轻的继承者尽管在经验上有着一些欠缺,但父亲的死,使得他对抵抗刘表更加充满了决心。

   可由于先前内部混乱导致的战事失利,此时已经无法再支援长沙郡北部诸县,那里全都被刘磐派军围住,张怿只得下令放弃那些县城,并趁这个时间聚集荆南四郡兵马,死守临湘城。

   刘磐知道这是张怿的计策,可刘表命他出兵时、便告诉他此次的目标是将荆南四郡全都纳入掌控之中。

   因此,他不仅要攻下城池,还要在军队每攻下一座城池后,分出一部分兵卒留驻各县,以安抚当地士民之心。

   不得不说,张羡在长沙的号召力的确很强,那些被围城池中的守军原本还在殊死抵抗,直到刘磐将张羡已经病死的消息告知他们,才终于瓦解了他们的斗志。

   可惜的是,由于这段时间以来的持续对抗,基本各县中不少人家都有前去支援守城的青壮、不幸在刘磐军的攻势下丧生,所以即便那些城池被攻破,城中的民众仍对刘磐等人抱有严重的抵触与仇恨心理。

   此时,临湘城内的情况也并不乐观,尽管张怿已经在竭尽全力地召集兵马,但城中仍然人心惶惶,大多数人都对刘磐军的到来充满了恐惧。

   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桓阶大力劝说张怿,最终让后者同意亲自出面、鼓舞守军的士气,顺便安抚城中民心。

   桓阶相信,只要张怿这个主事者临危不乱,并展现出足够的自信,凭借临湘城池的坚固,以及城中储存的丰富物资,完全足以与刘磐率领的大军对抗。

   翌日,身上穿着麻布,头上绑着白巾的张怿,便走出了家门,并当众罗列起了刘表的罪状。

   “刘景升身为汉室宗亲,却不顾大义,眼睁睁地看着狼子野心的袁绍出动大军攻打汉帝,此为不忠。

   吾父曾经十分敬重他,在去述职时以礼相待,可他却视吾父作草芥,丝毫没有一州之主的气度,此为不义。

   如此不忠不义之辈,岂能让长沙落入其手中,乡亲父老们,我等一定要守住临湘城,等待曹公的兵马前来救援!”

   这番由桓阶教导而成的陈述言辞诚恳,靠着张羡的名声,城中百姓也没有质疑此言的真假,当即态度就有了明显的转变。

   见此情形,张怿暗自松了口气,但他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守城之战将会十分地艰难。

   事到如今,他只能期望曹公真地能像桓阶所说、尽快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然后出兵对刘表施加压力,让其收回派来攻打长沙的刘磐军。

   之后,桓阶让人照常积攒守城物资,自己则率领人马出城砍伐树木,并将木头的一端削减,准备守城时从城上抛出,如此可以起到与箭矢相似的效果。

   同时,他又加派使者前往其他郡县,以寻求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而刘磐自然也知道临湘城的重要性,于是他加紧让部下都做好准备,因为这注定又是一场持久战,必须要坚持到底才又可能取得胜利。

   果不其然,当双方在临湘城的攻防战正式打响后,局势就变得比先前更加紧张、残酷了。

   每日都能见到城上的守军进行着一系列顽强的防御和反击,先是激战,后成血战。

   每次战斗过后,都有大批士兵受伤或阵亡,但是桓阶依然坚信临湘城能够终守住。

   刘磐见状,只得下令加大了攻势,甚至派出精锐在夜间进行突袭,企图以此来打破临湘城的防线,但在桓阶的建议下,还是被城内守军给一一化解。

   现在的桓阶已经管不得什么汉家风骨了,望着摇摇欲坠的临湘城,他心中暗道:曹孟德也好,孙伯符也罢,谁都可以,赶紧率军来长沙吧!

   要知道张羡掀起荆南四郡叛乱便是由他劝说而成的,若是长沙四郡落入刘表手中,此事免不了要传入其耳中,到时他要么全家死于刘表刀下,要么放弃家业,带着家人背井离乡,逃到别州之地。

   而送给孙策的消息正是桓阶让家中之妻代发的,其实他与孙策一家的关系比较友好。

   当初孙坚任长沙太守时,桓阶曾被其举孝廉,之后他因为父丧而辞职回家守孝,恰逢孙坚领兵攻打刘表战死,于是便冒着危险,孤身前往刘表那里、要回了孙坚的遗体,并交由孙贲等人带回去安葬。

   虽然桓阶此举主要是为了报举主之恩,但孙策一家得知后也牢牢记住了他的这份恩情。

   在孙策一统江东后,便曾派人前来征辟他,可惜被当时心属曹操的桓阶给婉拒了。

   不光是他一人,当时整个长沙郡中的士族豪强都不太看好刘表和孙策,毕竟这二人都只不过占据了一州之地。

   且刘表过于倚仗襄阳士族,在任这么多年,也未曾扩张多少地盘。

   孙策虽然勇猛善战,精于战事,势力扩张速度极快,但在州中并未拉拢本土士族,这就导致其根基不牢,随时有倾覆的危险。

   而曹操一人便拥有接近四州之地,治下颍川士族鼎力相助,更是数年就成长到了能与袁绍争夺胜负的地步,相比起来,孰优孰劣,如何选择,显而易见。

   可事到如今,桓阶也明白曹操是指望不上了,只求孙策能看在过去的那点情分上,不计前嫌,尽快领兵前来救援。

   ……

   九江郡,历阳县。

   孙策领兵出了丹阳郡后,便与程普分开行军,由后者率本部与袁雄部、共近五千人,继续前往历阳城,以保证历阳守军没法出城支援合肥,影响不到刘馥与李术陷入僵持的局势。

   孙策自己则领着周泰与孙河率领的亲卫营,陈武部剩下的庐江精锐甲士,以及宋谦、董袭、吕蒙三部人马,乘坐早已准备好的战船,沿长江星夜赶至下雉县,随后极速奔往长沙,全程大约需要半月有余。

   孙策按照桓阶提到的情况,以及提前安排的周瑜来看,临湘城至少能守上个三四十日,这么长的时间完全足够他率军赶到了。

   到时他率军从刘磐军后方出现,与周瑜和长沙兵马从东北、西南、东南三个方向对其进行围剿攻击,如此即便刘磐能侥幸逃脱,他带来的这支刘表麾下的兵马也能至少留下大半。

   张羡已死,长沙虽然明面上还是其子张怿说得算,但此人没多大才能,凡事大多都是听从桓阶的建议,而桓阶应该不会反对孙家占领长沙。

   有了长沙郡作为根基,孙策想占据江夏郡大江以南的诸县便是轻而易举。

   江夏黄氏的宗祠在江夏郡治西陵,而西陵就在大江以北,因而黄祖在郡中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江夏郡江北地区,这也是去年他会在沙羡被孙策打得大败而逃的主要原因。

   等到江夏与长沙两面的威胁全都解除,太史慈部的人马也能调用了,不必再长期屯守于海昏一带。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