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

第33章 司盐长史

   海盐县只是一座小城,大半的城墙不过是由土块夯实而成,只有城门处包上了青砖,不过这毕竟只是会稽郡内的一座小城,战略位置也不重要,所以不怎么重视城防的建设也算得上十分正常。

   看到缓缓而来的队伍,陆飞带人快步迎了过去,带头对着孙策拱手行礼道:“属下拜见将军!”

   孙策下了马,看着他问道:“你便是海盐县长陆飞?”

   陆飞点了点头,孙策看着他略丑的外表,沉吟了一会儿后,说道:“时间还早,就先不入城了,陆县长直接去我们去盐滩看看吧!”

   陆飞一愣,随即面上露出了一闪而逝的喜色,他很清楚,这是表现的机会来了,他将手下的官吏留下,骑着一头驽马,为孙策等人带起了路。

   路上,他朝着孙策拱手道:“将军,海盐县盐滩广布,基本上有海滩处皆可煮盐。”

   不出所料,如今生产盐的方法还是最原始的煎煮法,所谓的煎煮法,即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用煎煮法制取海盐不但产量低,而且产出的盐质量也比较差。

   煎煮法的一个重大缺陷,就在于需要足够的燃料,海水是取之不尽且容易得到的,但要得到足够的燃料,就得有人去砍伐薪柴才行。

   海盐县几乎所有的百姓都是以煮盐为生,因为煮盐需要灶台,所以每一户又被称作灶户。

   这些灶户家中都偏爱生养男娃,因为比起女娃,男娃长大后大多能成为砍柴好手,只要薪柴足够,每日煮出的盐也要比别人家多些。,如此便可让其家中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至于那些家中壮丁少,甚至没有壮丁的,日子自然就过得比较苦了。

   约莫走了半个时辰,孙策看见了不少浓烟,还有浓烟中的百姓,他带着众人走到近处,灶户看到陆飞后纷纷向其打起了招呼:“陆县长又来了!”

   通过这些人的表现来看,陆飞这县长显然做得还是比较不错的。

   接着,孙策又认真观察了一番灶台,灶台为方形,是以砖砌泥糊而成,其上安放了一口方形铁质平底盐锅,旁边还堆满了木柴,和几个已经制好的盐包。

   盐包是被放在一个大木筐中,孙策打开一个后,忍不住皱了皱眉头,这种暗黄色充满了杂质的东西也能叫盐?

   之所以旁边没人来阻挡孙策,是因为他们都猜测孙策是个比陆飞还要大的官,毕竟他看起来还十分的年轻,却能让陆县长能在身后点头哈腰,其地位定然是远超陆飞的。

   “这些便是已经煮好的盐?”孙策指着盐包中问道。

   陆飞答道:“是的,寻常百姓吃的大多是这种盐,不过主公府中的应该是益州来的井盐!”

   孙策思索了片刻,又问道:“这种煮盐产量如何?”

   陆飞无需思索,脱口而出道:“若是烧的薪柴足够,每日每锅可出盐十斤。”

   闻言,孙策当即决定将晒盐法教给那些灶户,以此扩大产盐量,毕竟产盐量越大,就意味着他能获得的盐税越多。

   回到海盐县城后,孙策便与陆飞和顾雍商议了晒盐法,两人听后啧啧称奇。

   翌日,海滩边就出现了盐田,这是孙策在进行试验,盐田共分为两部分,一边是蒸发池,另一边则是结晶池。

   具体的步骤是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后,再倒入结晶池继续晒,海水就会变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也就是常见的粗盐。

   果不其然,才过了三天,盐田里就晒出了白花花的粗盐,看到这一幕,整个海滩上的灶户都沸腾了。

   有了晒盐法,他们再也不用每日起早贪黑地准备柴火了,而且往日他们辛辛苦苦劳作,得到的盐量却不及晒盐法的十分之一。

   这一日,海盐县所有灶户都欢欣雀跃,并记住了这个改变他们生命之人,从今往后,这些灶户永远愿意拥护征南将军孙策。

   原本孙策还打算将食盐的提纯法交给灶户的,不过他在权衡利弊后,还是放弃了。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保持目前的产盐量,提纯后的精盐便可获得极大的收益,但是如果普及提纯之法,私盐的价格必然会下降,那可不是孙策想看到的。

   没办法,眼下他的目标只能是争霸天下,能顺便让一县百姓过得好些已经可以了,提高生活水平之事,还是放到统一之后吧。

   ......

   回到城中后,孙策又亲自给陆飞演示了一遍将粗盐提纯为精盐的方法,方法其实很简单,再加上过滤和蒸馏两个步骤便可。

   孙策首先将粗盐倒进一罐清水中,直到清水再也无法溶解粗盐,达到饱和程度后,他将罐口包上白色粗麻布,再将罐中的盐水倒入另一个铁锅中,然后解开白色的粗麻布,各种颜色的杂质就被过滤了下来。

   之后,孙策将铁锅中过滤后的盐水进行蒸馏,就像煮盐一样,最后铁锅中留下的便是颜色更白的精盐。

   孙策轻咳一声,已经惊讶得有些合不拢嘴的顾雍才回过神来,此时的他看孙策的眼神已经完全不同了,既有孙策如何得知这些知识的不解,也有因此而生出的倾佩。

   进行蒸馏的院子里,砌着一个又一个的灶台,每一个灶台上都有一口大铁锅,大铁锅旁有两个共人,一个负责倒水和搅拌,另一个则负责生活和添柴,没过多久,便有不少的精盐在两人眼前被装进了粗陶坛子里,帮上厚麻布。

   离开制造精盐的工坊,孙策的又勉励了陆飞几句,并任命陆飞兼任司盐长史,主管他麾下的盐政事宜,所有与盐业有关的事务都会交由他处理,这让陆飞欣喜若狂,这么多年,他总算等到了欣赏他的主公。

   孙策还要处理其他事务,自然不可能在海盐县多作停留,离开海盐县之前的夜晚,孙策又将陆飞叫来,对他提了几点要求。

   第一,所有灶户生产的粗盐,除了留下每月食用的量外,全部都得卖给司盐长史,也就是说,海盐县生产的食盐不得私自售卖。

   第二,要将精盐的产出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再者,产出的盐,孙策会让江东商会派人来和陆飞进行合作,贩卖时用钱财或是粮食都可以。

   还有,司盐长史可以在他辖地内各郡县都设立盐署卖盐,但得将盐价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并且想要大幅调整,得先向他禀报。

   听完孙策的要求,陆飞连连称是,保证一定会照做。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