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重生孙策,从调兵搜山开始

第133章 王威败撤

   王威在听到蔡瑁的劝说后,根本不为所动。

   他看着那些敌军骑兵自侧翼插入了己方的军阵之中,然后毫不费力地一路突进,己方步卒们压根就没有抵抗能力。

   在孙策军步骑的互相配合下,王威军的阵型很快变得有些混乱不堪,军官们开始无法约束手下的士卒,溃败似乎已然不可避免。

   不久后,战场上出现了撒腿逃跑的士卒,而只要有了一人逃跑,溃败就会无法避免地进行,大量的王威军士卒扔下了手中的武器,开始抱头鼠窜。

   王威看着这番几近崩坏的局势,眉头紧皱着,说不出一句话来。

   蔡瑁见状,也是变得愈发焦急,就连其身下的战马,也开始不安地撂着蹄子。

   片刻之后,蔡瑁有些气恼地问一句:“王将军,你究竟还在等什么?”

   王威听后却是长叹了口气,然后答道:“明公一直待我等不薄,若是就此撤退,军中士气涣散,恐怕襄阳也没机会守住了。”

   他说这话似乎是在回答蔡瑁,又仿佛是在提醒自己。

   不过此时的蔡瑁可没有心思去思考王威话中的含义,他语气急切地说道:“王将军,先撤吧,若我等真的都被留在中卢,襄阳才真的是没机会守住。”

   王威闻言,再次轻叹了口气,他有些搞不懂,明明十年之前,连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都会败在他们的手中,怎么荆州发展了十年后,却不是孙坚儿子孙策的对手呢?

   到底是文官没将荆州之地治理好,还是自己等武将用兵能力不行纳呢?

   这般思考着,他的心中充满了苦涩,直到听见蔡瑁的再次催促,他才缓缓开口道:“撤!”

   仅仅这一个字,仿佛将王威全身的力气都给抽光了,在说出口后,他整个人似乎被掏空一般,瞬间变得有气无力,他轻抽了一下胯下的战马,然后调转方向,带着蔡瑁和一万精锐返回襄阳城。

   蔡瑁双腿夹紧马腹,紧跟在王威的身后,生怕掉了队伍。

   而王威既然决定带着这些人马逃跑了,自然是心里已经做好了襄阳失守的准备,到时候城池被破,有这些人马在手,他也能替刘表拼出一条活路来。

   虽然在中卢县的大战中,孙策军与敌军仅仅僵持了不久,就以近乎碾压的姿态获胜,留下的王威军也已然溃散,可一时半会儿间这场战斗还无法结束。

   毕竟还有两万守军士卒散布道路,陈武统领的骑兵也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没有办法及时去追击逃走的王威和蔡瑁等人。

   因此,即便众人都很清楚,让王威带着那些士卒逃回襄阳,会为接下来攻打襄阳城造成不小的阻碍,但也只能望而兴叹,毫无办法。

   不过,能一战而竟全功的战役到底还是占少数,多数情况下都是不能尽如人意的,再加上此战孙策军损失并不大,所以无论是诸将还是孙策,都对这一仗比较满意。

   见战场依然混乱,孙策当即下令道:“命各部尽快打扫战场,将这些溃兵收拢好。”

   至于王威和蔡瑁那边,虽然隔了有很远的距离,不过那万余人的动向,即便是隔着这么远,孙策也能看出个大概。

   其中有坐骑者率先后撤,剩余的步卒,则是在指挥下,迈着步伐小跑着往襄阳方向撤去,旗帜虽然有些散乱,但队形还算齐整,败而不乱,如此也确实算是精锐了。

   这些士卒在行进间展现出来的素质,显然要比留在战场上的大多士卒都要强上一截。

   孙策觉得,那些应该都是王威的老部下了,毕竟除此之外,刘表麾下的精锐基本都消耗殆尽了。

   当孙策来到前方时,刚好听到了陈武和甘宁说起了他对王威的评价:“逃走的那支人马倒也可以算得上精锐,可惜就是他们的主将胆子不够大,竟然宁愿逃跑,也不愿加入战场。”

   陈武虽然因为上次的错误得到了教训,但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的性子说到底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有些鲁莽。

   甘宁听后,笑着出言道:“依我看,不是对方主将胆子不够大,而是他想要求稳。

   作为一军主将,优先考虑的不仅只有胜败,还有所有调动可能造成的影响,那一万人就算全部上了战场,也无法保证能够胜过我军,可若是把这一万人放到襄阳城里驻守,那我们到时攻城就有麻烦了。”

   陈武并不傻,听到此言,哪里还不知道甘宁这是在点拨自己,于是在马上朝着甘宁抱拳行了一礼。

   对此,孙策自然是很满意,走过去开口道:“等这战场打扫完,便是我军兵锋直指襄阳之时了。”

   随即他抬头看了看日头,这一仗虽然是碾压之势,但也打了有接近半日。

   孙策想了想,下令道:“命甘宁、陈武率部为先锋,先行前往襄阳!”

   一战之后,他需要让大军进行一番修整,恢复状态,但又不能给刘表那边收拢溃卒的机会,否则襄阳城内守军每增强一分,江东军要攻下城池就要难上一分。

   所以,他才派甘宁和陈武先行出击,不给王威收拢溃卒的机会。

   不到两个时辰后,王威和蔡瑁成功率领一万人回到了襄阳城中,而襄阳城里的刘表也是早就收到了军报。

   刘表此时的模样看上去更加苍老了,只有那浑浊双眼中不时闪现的精光,才能证明他还没有到彻底油尽灯枯的地步。

   王威大败而回,刘表却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他虽然是文士,却并不代表完全不懂军事。

   此败非战之罪,这次中卢的守军,除了王威带回襄阳的那一万精锐外,有万余人都是前番和张允部下水军一起招募的士卒,还有一万由蔡瑁带去的更是新兵,这样的配置下,战败也在情理之中。

   荆州牧府中,刘表坐在塌上,额头的皱纹不知不觉更深了几分。

   王威和蔡瑁跪倒在他的面前,等待着发落,其中王威的表现还算淡然,而蔡瑁因为不久前刚被饶过了一次,所以已经紧张得浑身冒虚汗了。

   良久之后,刘表终于用他那有些沙哑的声音对两人说道:“别跪着了,都起来吧”,随即他头都不扭地问了一句:“人都来齐了吗?”

   站在他身后的刘琦立即答道:“禀父亲,到齐了,诸公都在堂外等候!”

   刘表闻言,点头道:“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堂外的刘表属臣一个接一个地走了近来,所有人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打头的刘先一脸忧虑,蒯良也是阴沉着一张脸……

   在众人左右分立后,堂内便陷入了寂静,感受着如此氛围,刘表不由有些生气道:“怎么,我让你们过来,就是为了看你们一个个在我面前装哑巴的吗?”

   但这次即便是刘表发怒,众人依旧是哑口无言。

   无奈之下,刘表只好将目光看向了刘先,主动开口问道:“别驾可有何要说的?”

   刘先避无可避,只得拱手说道:“还请明公移驾新野!”

   此言一出,顿时让堂中众人议论纷纷,新野是什么地方?那是刘表用来安置刘备的,还能是多好的地方?

   刘表听后也是皱着眉头说道:“别驾以为,襄阳城已是难以守住了吗?”

   被如此询问的刘先面色有些尴尬,但仍是硬着头皮答道:“在下也只是为明公的安危做出考虑,对于战事不甚了解。”

   听到如此回答的刘表轻哼了一声,浑浊的双眼中蓦地爆发出精光,看向王威问道:“这襄阳城到底还能否守住?”

   至于魏延,刘表虽然给了其都督新军的权利,但论起信任程度,他可没有资格和王威相提并论。

   “明公,属下无法断言,但愿发誓与襄阳共存亡,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刘表听着王威的誓言,心里也是有些感动,他暗道:看来自己手下还是有忠臣的!

   不过,他倒也听出了王威的言外之意,很明显就是没把握守住襄阳,只能选择和襄阳城共存亡。

   想起那日传回的军报中,文聘驻守江陵城那烈焰焚天的惨状,刘表就头皮发麻,他从军报中得知那火焰是无法用水熄灭的,不知该如何应对。

   问过刘先之后,刘表又看向蒯良问道:“子柔,你可有何计?”

   早就在思索的蒯良只是迟疑了片刻,便沉声说道:“属下恳请明公调刘玄德从新野率军南下,以增加襄阳城中的守军兵力。”

   刘表微微点了点头,若是想死守襄阳,新野肯定是顾不上了,如若刘备南下襄阳,的确又可以增加一股生力军,倒是不错。

   这时,却听蒯良又道:“明公可命刘玄德联系驻守宛城的曹洪,提出愿意主动将新野让给曹军!”

   听到这,刘表的双眼立即亮了起来,他毫不吝惜地称赞道:“子柔此计甚妙啊!”

   新野本就拿不住了,送出去又有何妨?若是能让曹操和孙策反目,继而让两人出兵交战,那就可以分散孙策军的兵力,无疑是缓解了襄阳的燃眉之急。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