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

387.第382章 最后的挣扎,顺军入京!

   第382章 最后的挣扎,顺军入京!

   其余人下意识觉得,宣府失陷之事必须有人负责,而吴甡此前在京故意拖延不去宣府上任也是事实,于是张四知、冯铨等人也跟着开口。

   “宣府战事危急,吴甡却在京师拖延不去,确应为宣府失陷负守责!”

   “臣弹劾吴甡以公谋私,用朝廷给的银子招募私人幕僚、护卫,趁机贪污!”

   “臣以为该立即将吴甡捉拿下狱,审问查办!”

   “···”

   崇祯也觉得宣府失陷,主要怪吴甡迟迟不肯赴任,以致贻误战机。

   心里又有一股子怒气需要发泄,便道:“传旨锦衣卫,立即将吴甡捉拿下狱,以待审问治罪!”

   蒋德璟、徐石麟倒是有意替吴甡说几句,求求情,但一听崇祯都下旨捉拿吴甡了,便都将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如今崇祯正在气头上,又已经下达旨意,他们即便替吴甡求情,也很难有什么效果。倒不如等过段时间崇祯气消了,再求情试试。

   当然,前提是那时候大明朝廷还没完。

   下旨将吴甡逮捕下狱后,崇祯确实怒气稍减,但对于顺军将要攻入京师的事却更感心慌。

   他紧皱着眉头扫视殿内诸臣,问:“闯贼就要攻到居庸关了,诸卿有何教朕?”

   阁臣及六部尚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竟没一个开口的。

   见此,崇祯竟怀念起周延儒在的时候,那时至少还有个人让他针对性的问一下。

   想到这里,崇祯看向谢升,正想询问,却见谢升竟然在打瞌睡,口水都流到了衣襟上。

   崇祯一时都看呆了。

   心想,这也太夸张了,谢升来武英殿才多大会儿,之前众人又一直在讲话,他怎么能睡着的?就算是六十四,也不至于精神不济至此吧?

   其他人循着崇祯的目光也纷纷注意到了正打瞌睡的谢升。

   反应慢地自然是与崇祯一般惊讶、难解,反应快的却已经在心中暗骂:这老货,倒是会装。

   这时崇祯回过神,不禁喊道:“次辅?”

   谢升貌似一愣,睁开眼,忙擦了擦口水,大囧道:“臣老迈无能,以致君前失仪,还请陛下治罪!”

   大明也是倡导尊老爱幼的,谢升都承认自己老迈无能了,崇祯怎么可能因此治罪他?

   哪怕崇祯此时也反应过来,怀疑谢升方才是故意装的。

   但谢升这样子,明显是无意朝政了,崇祯于是强掩厌恶之色地道:“次辅既然精力不济,便不必在此参政了,先回家歇息去吧。”

   谢升颤巍巍地下拜,“谢陛下恩典。”

   待谢升离开后,崇祯才看向其他人,继续问:“诸卿有何教朕?”

   众臣继续沉默,心里则想着,现在学谢升装老迈请辞行不行?

   见无人应,崇祯便看向阁臣中最宠信的陈演,问:“大司农可有对策?”

   陈演硬着头皮道:“陛下,唐通应已奉命移驻居庸关了吧?或可对其重赏封爵,令其死守居庸关,朝廷再征调兵马增援,尽量先将闯贼挡在居庸关以北,给天下勤王之师入京争取时间。”

   崇祯脸色难看地道:“对唐通封爵不成问题,可万一他也如那姜襄、王承胤般降贼该怎么办?

   另外,如今朝廷令旨困于北直隶,三面皆敌,又哪里来的勤王之师?”

   陈演以及其他大臣再次默然。

   因为崇祯所说都是事实。

   当下时局,谁也不敢保证唐通不会降顺——若说重赏恩遇,朝廷对姜襄的恩遇还不够吗?可姜襄还不是降了伪顺?

   至于勤王之师,除了顺天府及周边州县的乡兵、乡勇,便再无其他兵马了。

   然京师之地因建奴数次入寇,早已残破,这些地方百姓并不算太多,乡兵、乡勇自然也比较少,反倒是盗贼横行。

   这些盗贼只会迎闯王,可不会当大明的勤王之师。

   崇祯见所有人都沉默,不禁满脸失望,甚至是绝望。

  

   好在此时徐石麟一叹,出声道:“陛下,若实在不行,便只能调吴三桂入京勤王了。

   臣听闻,如今吴三桂麾下有三四万精兵,其中更有三千多精骑。

   可令其留一副将及万余兵马镇守山海关,调余部来京师勤王。”

   吴三桂?

   崇祯露出了犹豫之色。

   一是吴三桂所领关宁军镇守的山海关太过重要,乃阻挡建奴的主要关塞。若兵力少了,为建奴所洞察,便很有可能趁机夺关,攻入关内。

   二则,崇祯虽然自觉之前对吴三桂不薄,对吴家及其姻亲祖家也恩遇颇厚,但有姜襄、王承胤降贼在前,崇祯如今对任何一位边镇武将都难以完全信任。

   若吴三桂也有心降顺,将其调入京师,吴三桂直接抓了他献给李自成该怎么办?

   徐石麟见崇祯神色犹豫、迟疑,猜到些什么,索性接着道:“若陛下对吴三桂有所疑虑,当先封爵重赏,命其带兵入京护驾,在以公侯之位相允,必可令其忠心护国!”

   崇祯虽然还有疑虑,可又觉得如今除了调关宁军勤王,也没更好的选择了。

   便一叹道:“罢了,拟旨,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加左都督衔、太子少保,令吴三桂接到圣旨后,除留一万人守山海关外,立即带领大部兵马入京勤王!”

   ···

   京师之地,风云变幻。

   潜藏于此地讯风卫谍探便将一道道消息,通过近一两年建立好的渠道,迅速送往汝阳,再由汝阳的电讯组以电报转发南京。

   乾元元年(1642年)十月二十三。

   南京,紫禁城,天心殿。

   刘升才收到第一师随军电讯组所发回的“萧奕辅带领福建易帜降崋”的消息没多久,电讯组组长白钰便又送来一封从汝阳转发来的电报。

   刘升看完不禁轻叹,“唐通果然也降顺了。”

   此前宣府王承胤降顺的情报,以及崇祯皇帝派出吴甡、周延儒督师,又调关宁军勤王的情报,他都已经收到。

   不过这些事都发生在近十天前。

   因此刘升推测,不出意外,吴三桂也会如历史上那般,在接到圣旨后故意磨磨唧唧的,拖慢进京勤王的速度。

   最终,北京城也将被几十万顺军轻易攻破。

   可以说,刘升最近对北方局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崋军正在攻略的四川、广东、福建三省。

   并非是刘升对自家事不关心,而是崋军对这三省的攻略目前都很顺利。

   赫连岳率领西路军主力攻占成都后,四川各州府大多传檄而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州县,因主官死忠于大明,又有一定能力,仍打着打明旗帜。

   这类州县大多兵少将寡,至多位置偏远点,攻伐不便,被崋军拿下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南边,广东、福建先后在各自巡抚的带领下易帜降崋——巡抚带头降崋的影响,要比崋军攻破一省省城更大。

   因此这两省仍忠于大明、局部降崋的州县更少。

   整体上算是被大崋和平接手的。

   战事顺利至此,局势自然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也就难以让刘升过多关注,对各省官员的任免、治理政策的实施,也都是按照大崋既定的规则,按部就班。

   反倒是北边,局势变化迅速,与刘升所知的历史高度相似,又随时可能产生不同的变化。

   所以他便关注北方的局势多一些,甚至特意下令,让北方的讯风卫以最快速度传回最新情报。

   又是几日过去,时间来到十月二十八,在北直隶的讯风卫再次传回重要情报。

   九天前,也即是十月十九,李自成率领顺军攻破了北京城!

   补一更。

   晚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