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秦时小说家

第八百五十章 复见昊天(求票票)

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5271 2024-05-21 01:39

   一秒记住【书尊网】手机用户输入地址:m.bookzun.com

   匈奴与月氏长途奔来,必然有后勤辎重的侵扰,如果强攻不下,必然不会停留太久。

   若然得到些许好处,那就说不准了。

   两个月后,便是秋冬时日,向来是匈奴人南下侵掠的时日,于此,倒还真不好把握,眼前诸将所言均有道理,目下而观,守成是最为上佳之策。

   周清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以北地郡这里的底蕴,除非匈奴真的大举进攻,否则真的难以突破。

   “也好。”

   “你为关守备军将,接下来以你为首,应对匈奴、月氏之事。”

   的确,出关迎敌周清也想过,而且并非不可能,但为了保险起见,守成还是需要的,如今大河以西那里,乌孙之国与西域诸国正在相互串联之。

   说不得,匈奴与月氏支撑不了多久。

   “喏!”

   章邯轻轻舒缓了一口气,力量而观,大秦无惧攻伐,却没有那个必要,否则两线开战,可能会有别样的变数,只要能够守住,也算是大功。

   虽然没有出城杀敌的功劳大。

   语落,厅内其余诸将也是相视一眼,拱手一礼。

   与此同时,相距北地郡卫城大河以西三百里外,骄阳而下,俯览而下,一支支快速行进的骑兵涌现,一支支携带辎重、攻城器械的步兵涌现,还有其余一些战车、火油……之物。

   大河以西,沙漠频出,荒漠横生,鲜少有绿洲,月氏之国,占据大河以西富饶的绿洲汇聚之地,连串成片,便是为月氏之国。

   以北,为广袤的荒漠之地,再以北,便是广袤无比的大草原,为匈奴人世代汇聚之地,近些年来,匈奴之内逐渐涌出一位强有力的人物。

   号称头曼单于!

   整顿匈奴各部,收服匈奴各部,壮大匈奴的力量,如今已经统合整个西北草原诸地,只差东胡未曾击败与收服,否则,实力还能够扩增数倍有余。

   跨乘在一匹匹高头大马之上,一位位看似身材矮小但体型粗壮之人手持马缰,不住行进,头大而圆,阔脸之上高颧骨,鼻翼稍宽,年岁长者,胡须浓密,颔下仅有一小撮硬须。

   长长的耳垂上穿着孔,佩戴一只耳环,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颇为幽深。

   虽为盛夏,虽行走在荒漠边缘,仍旧穿着略有开叉的宽松长袍,系有腰带,一条条短皮毛束缚其上,更有一只只皮帽落在身后。

   背负长弓,弓箭袋系在腰带上,垂在左腿之前,箭筒系在腰带上横吊的腰背部,箭头朝着右边,一眼看过去,成千上万、十万、数十万人汇聚一处。

   向着东方行进!

   “巨子,按照目下的行军速度,再有两日,便可达秦国北地郡卫城了,这个时候他们应该有所准备的。”

   列队在前,纵然虚空骄阳而盛,仍有一位周身包裹在漆黑的衣袍之,手持桐木棍,跨乘大马,缓缓而进,身侧跟着数位明显衣着与匈奴人、月氏人迥异。

   “陇西、北地两郡的兵力,已经被抽走许多,如今两郡兵力合在一处,也不过十万上下,纵然蒙恬原大营兵动,也需要时间。”

   “以匈奴和月氏的二十万大军之力,若然全力而动,当可很快破开长城关隘,进入北地郡,期时……嬴政必然派遣重兵应对。”

   一道低沉的沙哑之音回荡,黑衣人斗篷而动,亦是看向东方所在,离开诸夏之地大半年,如今,终于要回来了。

   去岁,墨家弟子在陇西两郡流淌了太多鲜血,必须找回来。

   “可惜,这次没有说服乌孙,否则,再有十万大军,当更有把握。”

   其身侧一人轻叹,前往大河以西甚久,对于西侧蛮夷之国多有接触,月氏、与乌孙两国,的确堪为不弱的国家,甚至于均不必如今的韩魏差。

   就是所居之地,多位绿洲,不若原地势平坦开阔,衣食住行亦是各有迥异差别!

   “无妨,能够有这般之力,也足够了。”

   黑衣人摆摆手,虽少了乌孙之力,可仍旧有超过二十万的大军,且都是堪为精锐骑兵,匈奴一侧为左贤王亲自带领,月氏之国由大将军亲自带领。

   其民凶悍不下于秦人。

   再加上墨家的助力,攻下城池关隘不成问题。

   “巨子,匈奴与月氏之国,远离诸夏风华久矣,若然得到我墨家的攻守之器,怕是将来会成为诸夏的大患,为之奈何?”

   二十多万大军,加上墨家的攻城器械,若然全力而动,的确破关不难。

   可是,黑衣人身侧那人眉目紧锁,左右前后一观,尽皆是那些蛮夷之人,变换一种方言,说道那些人听不清楚的事情。

   墨家和秦国是有恩怨,但是此次让匈奴等得到如此攻城器械,当会弥补匈奴在攻城之时的不足,它日……真的要举族南下入侵,更为诸夏的大难。

   而……这也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虽然借助匈奴等人之手为墨家弟子报仇很好,可是……那个结局非所愿意看到的。

   “无妨,墨家的攻城手段,我们可以赐予,将来自然也可以破开。”

   黑衣人一道同样的方言回应。

   秦赵如今交战,主力被拖在太行山,西侧诸郡防守空虚,果然接下来匈奴破关,长驱直入之下,当可如数十年前的义渠国,直入关,兵临咸阳城前。

   虽然那个可能性不大,但真到了那一步,秦王嬴政必然要班重兵回防,如此一来,赵国的危急便可以解除,传闻如今赵国之内正在以谋兵变。

   果然事情有成,则赵国未来可期!

   而赵国之内,李牧将军对战匈奴,从未败绩,燕国之内,应战东胡,也是胜多败少,秦国之内,想来也无惧匈奴。

   思忖诸般,心略安。

   “巨子,我们交好蛮夷的消息传入原,不知是否对我们墨家是好是坏!”

   山东诸国内,墨家其实并不受诸国君王的重视,数百年来,墨家一直秉承子墨子的遗志,奉行兼爱非攻,力行战争消弭。

   本源上,墨家是高傲的,轻视秦国那些虎狼之人,轻视秦国那般蛮夷之人,对于匈奴这般蛮夷更是轻视,可如今,不得不如此。

   “只要功成,一切不为问题。”

   黑衣人轻言回应之,言语间并未有异样的意蕴。

   闻此,身侧诸人没有继续多言。

   ******

   大将军李牧被赐封武安君,消息传开,一位位从太子嘉那里、邯郸王室重臣那里前来的探子纷纷欲要这个时候举事。

   加上不日秦国华阳太后薨逝的消息,更为上佳时机!

   如果真错过这个时机,待秦国枢腾开力量,到时候,当会更为全力的攻打赵国,期时,后悔晚已。

   可……李牧仍旧沉默,没有李牧率领的强军支撑,诸般计划均为镜花水月。

   然则,与此同时,其后,关于李牧的诸般离奇流言却风靡了整个邯郸,乃至赵国各大郡县,更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吹到诸夏诸侯国。

   “李牧拥兵自重。”

   “李牧与郭开荣辱与共,结成了一党。”

   “李牧报郭开两次举荐之恩,要助郭开自立为赵王!”

   “李牧素来不尊王命,这次要独霸赵国了!”

   “李牧如今添为武安君,手握赵国重兵,即将领国政也!”

   “……”

   诸般种种不一而足。

   幕府军帐内,随着一次次的军军策分析,李牧也逐渐感受到那股别样的气息,又听得那般流言,仰天大笑不已,眉眼之间,不自觉的充满滚滚热泪。

   “赵人之愚,恒不记当年长平大战之流言哉!”

   昔年,秦将武安君白起与赵国上将军长平之战,坚持两年之后,秦国未可继续支撑,乃使得流言传入邯郸,令大王撤下廉颇将军。

   如今,一般无二的计谋出现,却偏偏有那么多人相信,诚乎可怜!

   李牧之心,不由的沉了许多。

   在秦国主力没有被真正的击退之前,一切举事的行动都会成为葬送赵国的战机,而以自己对于王翦的了解,他是绝对不会错过这个战机的。

   诸般流言盛行的半月之后。

   上卿郭开再次带着大量的粮草辎重与大量的车马财货来到了李牧军。

   简言大意:李牧在此地抗秦辛劳有功,大王怜悯多矣,故而,以武安之城,加封一百里为封地,加两万户为食邑。

   这一次,李牧没有给郭开面子,连军酒宴都没有举行,甚至于连郭开都不见了,军令司马尚将车马财货尽数退回邯郸。

   饶是如此,流言依旧,而武安君李牧也日益为朝野上下所非议。

   但对于郭开来说,似乎……乐见如此,一次见不到李牧,就各十天半个月,再来一次,每一次,都声势浩大,引得诸多郡县知晓,每一次都大张旗鼓。

   李牧越是不见,郭开在邯郸朝堂之上于赵王迁的溢美之词越多,连带手下的人也是如此。

   诸般——功盖吴白;实乃赵国柱石;实乃赵国流砥柱;实乃赵国兴的象征;实乃赵国战胜秦国的唯一之人。

   赵王迁闻此,也是大笑不已,既然国有此臣,定当依从郭开之意,大肆封赏一二,如此,太行山井陉口俊英签,诸般来至邯郸的赏赐堆积如山。

   加上从邯郸而来的大量宫人与车马,一时间,整肃如山的边军营地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混乱景象。

   一个是昏聩无能已经昭著朝野的君王,一个是掌控无道昏君的奸佞之臣,两人垂青李牧,剽悍的赵人如何不愤愤然作色?

   也许,真有古语一眼。

   国有奸佞,天降灾祸以为示警!

   8月时分,正值整个赵国上下由李牧的事情纷扰不已之时,李牧先前所镇守的代郡为之地动!

   整个郡县麾下二十多个县房屋坍塌大半,大地之上,出现一道道裂缝,宽细不一,最宽处,足有三十丈有余,而后,整个代郡之地为之天气别样的燥热起来。

   旱灾出现!

   牛羊多有死伤!

   瘟疫初显!

   大量的耕地化作荒芜!

   加上每年的赋税刚刚上交,所剩不多,若有田亩出产,还能够坚持一二,如今却是……徐徐的进入饥馑岁月。

   天灾落下!

   消息传荡整个赵国朝野上下,然则,邯郸之内,恍若没有那般消息,赵王迁仍旧在深宫无道自己的玩乐,郭开仍旧在自己的府邸和李牧军营来回而动。

   枢之内,没有一则令下,没有一件书批阅,听任饥民逃窜东侧的燕国与北边茫茫草原诸敌,当其时,又有流言在赵国传荡。

   “乾坤大裂,上天示警,主赵国武两奸勾连乱国!”

   “天降大灾,地生白毛,主灾祸之地有奸佞之人!”

   ……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无论是武两奸,还是代郡的奸佞,流入一位位赵国之民的耳,无疑的,所指向都是郭开与如今风头正盛的武安君李牧。

   流言传入大军幕府,李牧闻此,没有任何回应落下。

   数十年来,李牧十万边军常驻云、雁门、代郡等地,代郡更是粮草辎重的坚实之地,如今代郡受灾,李牧自觉不能够坐视不理。

   旋即,一道道书传入邯郸。

   可……等待数日,没有任何批复!

   如此,李牧没有任何迟疑,直接传令云大军以军营辎重赈灾,同时派出司马尚前往邯郸,欲要亲自一见大王。

   但司马尚行入邯郸之内,却是连王宫之门都进不去,如此,思忖数息,前往去找春平君,也是找不到,一应赵国元老重臣也是无用。

   只得无奈的前往郭开府邸之上。

   “哦,武安君要救灾民立声望么?”

   “此为大妙,只要武安君亲入邯郸,随老夫一同进宫见大王,老夫便助他一力!”

   郭开朗朗一笑,很是亲切之感,然则,言语间,却是夹杂别样的深意。

   司马尚闻之,无声返回军。

   一应国政掌握在郭开手,邯郸之内的王室重臣也未敢多有行动,观司马尚没有任何收获离去,亦是不自觉的有些愤怒。

   若非李牧执意不举事,焉得有如今状况!

   真可谓姑息养奸,以至于如今奸佞难以铲除。

   随其后,又是一道道流言从邯郸之内涌出,夹杂此刻早已混乱不堪的赵国朝野上下,回荡在一位位赵国之民的耳边。

   “昊天呐,何以如此对待赵国啊!”

   “何以如此对待李牧!”

   幕府军帐之内,李牧重甲披身,腰腹长剑,闻司马尚回应,仰天长啸,满脸悲壮无助,眼眶之,再也压抑不住滚滚热泪。8

   支持(书尊网)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