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征战汉末

第50章 新年第一战

三国:征战汉末 邙山之北 5458 2024-05-21 01:30

   四月,清风徐徐,溪水潺潺。

   江北的绿荫已经连成片,空气中的温度也在提醒着生灵酷暑已然不远。

   鸟儿们……抱歉,没有鸟。六安城下五万大军足够吓跑任何有好奇心的生物,就连六安城里的人也心惊胆战。

   一个月下五城,这样的战绩足够傲人。

   但这支部队的统帅张勋却没有一点儿开心的意思,阳泉、萝县、安丰、雩娄、博安,这一路走开都是在赶路,没有遭遇到任何抵抗,可以说是一路急行军至此。

   他总觉得有些不对,根据情报说庐江太守是刘勋。这个人张勋知道,暴躁易怒、贪财好色,为将者所有不应该有的习惯他都有。

   就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会挡在六安这个地方?难道他知道了什么?不应该啊……

   已经没有时间给张勋思考了,他需要尽快到达指定的位置。

   “传我将令,攻城!十日之内,拿下六安。”

   张勋将一支小旗交给纪灵,不多时营寨外面就响起了隆隆的鼓声。

   三千士卒排成队列,有的扛着梯子、有的推着冲车,开始向六安城逼近。

   城墙上,刘勋看着城外张勋的士卒眼中露出诡异的光芒。

   “放箭!”

   一声令下,箭矢如雨,泼洒在大地上。

   一声声哀嚎连成一片,响彻战场。

   但是很快,这些哀嚎声就不再刺耳了,纪灵又投入了三千人,喊着号子冲向城墙,

   一时间张勋一方士气大震。

   城墙上的武侯们指挥着手下士卒还击:“放箭,放箭!滚木,丢滚木!礌石,礌石!砍断梯子!推倒!推倒!”

   一时间爬城的士卒遭到重创,没有一个人能登到一半。

   尸体在城墙下逐渐叠成了堆,后面想要爬梯子的人需要踏着同伴的尸体才行。

   “放箭,逼退他们!”

   纪灵三尖刀向前一指,身后漫天箭矢向城墙飞去,刘勋的士卒被射得根本不敢露头。

   桥蕤站在一座箭楼上看的眉头直皱,这样打不行,这才多久,已经填进去一千人了,士气都快没了。

   他快步走下箭楼来到中军大帐:“张帅,强攻不行。对面准备的非常充分。要不我带人去东城试试?”

   “有多少死伤?”

   “我来的时候已经过千了。”

   “让纪灵回来,休息两天讨阵吧。”张勋将一枚小旗交给桥蕤。

   他当然不是真的打算休息两天,这次也不过是佯攻而已。六安城四处透着诡异,虽然是个大县,可这种防守也太完备了。

   鸣金的锣声响起,士卒们掉头就跑,后悔爹妈没给多生两只脚。

   实在是太可怕了,原来战场就是这个样子,募兵的时候也没说要拼命啊!

   纪灵等到所有士卒都回到营寨后才走回去,他要防备对方趁势掩杀,不过这次显然不会。

   刘勋并不想出城追杀。

   “陈帅。”纪灵走进营帐行了一礼,将令旗交还后说道:“我估计六安至少有一万人,除非他刘勋疯了将所有人都调到南城,否则不可能这么轻松阻挡我们得攻势。”

   “明日休整一天,后日你去讨阵,能阵斩了他不要犹豫。”张勋一边吩咐纪灵一边思考,他有些忐忑,觉得这是个圈套。

   不知为什么,张勋总觉得有双眼睛在看着他,让他不寒而栗。

   张勋是对的,不仅有双眼睛在看着他,而且已经打算对他动手了。

   这一次参与瓜分天下的袁氏族人比较多,袁术没有选择寿春作为老巢而是选择了吴县。

   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因为袁基在汝南起兵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他的班底,他只能想办法从江东士族身上找回来。

   不过袁术也不蠢,他在寿春放了一个足以镇守一方的人——吕笵。

   再配合上李丰和梁纲,袁术相信没人能攻破九江郡,他将有大把的时间收服江东士族。

   九江富庶,庐江贫瘠。只要有脑子的人一般都会选择先打九江,庐江随便打打就下来了。

   袁术也没将庐江当回事儿,九江郡光寿春他就放了三万人马,后娘养的庐江郡总共只有四千。

   袁基的计划很聪明,从正面他根本就打不进九江郡,于是他干脆让主力去打庐江。

   打下雩娄之后拐个弯儿就去打六安,若是能打下六安张勋的下一站就是合肥、成德、寿春。

   若这个计划能得以实施,到时候袁基带人攻破下蔡两军合围之下,寿春不可能守得住。

   这是一个很好的计划,可惜被吕笵看穿了。

   袁基用兵之道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兵贵神速。只要够快,他相信没有谁能够阻挡自己的脚步。

   但是想要快,

   靠两条人腿是不行的,他需要马,大量的战马。

   身处中原腹地想要获得战马只有三个途径,凉州、并州、幽州。

   可以现在的形势根本去不了,就算买到了马也运不回来,不管路过谁的地盘都会被抢。

   直到有个商人从幽州带回来二十匹战马,走的是水路。通过长江沿着海岸走就可以去幽州,水路的贼人还不多,比起陆路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袁基心动了,什么九江庐江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要长江!这也是他为什么出兵打袁术的原因,他不光要打袁术还要打广陵,这样才能控制制江权。

   也活该袁基倒霉,年会结束之后王弋深感人手不足,他给很多自己知道的名人写了招募信,详细介绍了幽州未来的前景,吕笵就是收到信的其中之一。

   吕笵还在犹豫要不要去的时候探子报告袁基出兵了,目标是庐江郡。

   庐江有什么好打的?除了山就是水。

   仔细研究过地图以后想到了王弋的信,忽然灵光一闪,亲自带了两万人来到六安,命令刘勋收缩防御积极募兵。

   也就是说六安城里不是一万人,而是三万人。现在出城和张勋正面硬刚也是不怂的。

   吕笵不是刘勋,办事儿不可能不过脑子,他带了一万人埋伏在安风。

   如今吕笵眼前有五座县城供他驻扎,随便他断了张勋的后路。不过他也不着急,连续胜利会滋长敌军的骄傲,骤然受阻必定会让人产生厌战等不理智的情绪。只要刘勋将敌军拖住一个月,他就能将这五万人全部吃掉。

   吕笵的计划堪称完美,这就是战略家与将军的差别。他并没有将胜负放在六安或者寿春上,而是将对决的战场上升到了袁术和袁基。

   天下大乱刚开始没多久,袁基手上的兵马一定不多,撑死也就十万。只要吃掉这五万人,袁基就会元气大伤,数年不会有力量再犯。

   奈何有句老话说得好,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吕笵就不该相信刘勋是个有脑子的人。他在安风等到第七天就察觉不对劲了,探子告诉他今日没有运粮车经过。

   这种情况持续到第十天,吕笵心中一动,带着人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六安,结果看到的就是一座被洗劫一空的城池,以及一具吊在城门口的尸体。

   都是叫勋,姓张还是姓刘是有差距的。张勋这几天白天让纪灵搦战,晚上让桥蕤夜袭偷城,把刘勋烦的不行。

   终于在第五天的时候还未等纪灵将辱骂对象上升到刘勋的父母,刘勋就出城了。

   事实证明战斗力和官职没什么关系,刘太守不到五回合就被纪将军削掉了脑袋。

   大军顺势一波,六安拿下!

   吕笵人都要傻了,两万守五万,他还带来了大量的箭矢,猪都能守得住好吧!

   现在也没时间研究刘勋是怎么输的了,吕笵带着人抄近道走水路,只比张勋快了一步赶到成德。

   这回一路顺风顺水的张勋终于遇到对手了,两军在成德僵持了一个多月,他的粮草支撑不住了,于是写信将情况汇报给袁基。

   袁基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很失望,他命纪灵带一万兵马驻守合肥,任命张勋为庐江太守将庐江郡控制住,把桥蕤调了回去。

   既然水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尝试走陆路了,袁基给叔父袁隗写了一封信,希望能从董卓那里买些马匹,同时号召汝南的商人去辽东买马,他大量收。

   这一仗除了袁基和袁术,其他人都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战争只持续了短短三个月,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场战争不打个一两年根本结束不了。

   两个人说打就打,说停就停,连正常的檄文骂战都没有,就跟闹着玩儿一样。

   不过这场战争还是有意义的,它打破了很多潜规则。

   比如说募兵不再需要朝廷同意,发动战争不需要请示朝廷等等。

   虽然也没人真的遵守这些法令,但洛阳可是还有一个手握玉玺的皇帝呢。

   当然,我不是说那个小的,而是后宫里正在与妃子们做游戏的土皇帝。

   既然有人开了第一枪,那么人人都开枪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这场战争的关注度很高,可惜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在袁氏兄弟身上,而是看向了洛阳的董卓,他们想看看董卓会有什么反应。

   董卓就是个矛盾的集合体,这一点李儒深有体会。

   你说他淫乱后宫吧?他还就晚上去,该享受享受,该干嘛干嘛,白天依旧处理政务。

   你说他残暴无道吧?他净杀一些反对他的朝臣,对一些名士还真就礼敬有加。

   你说他穷兵黩武吧?他不想武力统一天下,成天想着怎么用权谋将各方诸侯聚拢在一起。

   对此李儒很头疼,如果拥有绝对实力你跟谁讲道理都会听,问题你董卓不是没有吗?

   李儒曾经建议董卓联合西凉马腾先把何家给解决了,保证自己立的皇帝是正统。

   顺势再将马腾干掉,凭借他的人望整合西凉,兵进中原。

   只要派一员大将守住陈留,一员大将守住荣阳,派驻少量部队驻守洛阳八关,天下诸侯根本动不了洛阳分毫,时间足够。

   收拾好后院之后董卓就会是天下间最强的势力,到时候想干什么都行。

   可也不知道听了谁的建议,董卓居然派人拿着圣旨出面调停,试图让两人和解……

   李儒气呼呼的一脚踹开房门,拿着水壶一顿猛灌。

   “文优啊,下次推门就好,我家房门还是挺好开的。”一个中年文士看了一眼李儒,笑着摇了摇头。

   “文和,你是不知道,我都要气死了。”李儒放下水壶,骂骂咧咧:“也不知道是哪个蠢货给主公提出调停这种馊主意,谁会理会这道圣旨?”

   中年文士正是贾诩,他放下手中书卷笑着说:“正是我这个蠢货啊。”

   “什么?”李儒惊得直接跳起来,一边指着贾诩一件绕圈圈,最后低声问道:“你的意思是……能行吗?”

   “试试呗,反正也没什么损失。”贾诩摆摆手示意李儒坐下,缓缓说道:“让我们看看这些人对玉玺还有几分认同。”

   李儒坐在桌边以水代酒敬了贾诩一杯,揶揄道:“心狠手辣贾文和,手辣不辣不知道,但心是真的狠。哈哈……”

   贾诩没理他,抬起书卷继续阅读起来。

   贾诩到底做了什么能让李儒这般表现?

   李儒是看过那几道旨意的,他之所以觉得献策的人是蠢货,因为拿到旨意任命袁基为九江太守,袁术为庐江太守,刘繇为扬州刺史,袁绍为徐州刺史。

   这样的话袁家人的地盘就连成一片了,极大增强了袁氏的力量。

   可这个主意是贾诩出的那就不一样了,这条计策真的很毒。

   现在大汉还没有正式覆灭,趁着玉玺还有一定的影响力,贾诩设计了一场兄弟反目的戏码。

   袁基不是想要九江吗?给你。

   袁术不是丢了庐江吗?给你。

   袁家人不是想聚拢在一起吗?徐州也给你们,陶谦都被调回洛阳了。

   这里面刘繇才是关键。

   袁术不可能放弃扬州去庐江待着,但有了正式任命的刘繇为了自己的领地必然会和袁术不死不休。

   袁基的九江郡掌握在袁术手里,袁术的庐江郡掌握在袁基手里。这是朝廷承认了的合法领地,拿回来的理由光明正大!

   贾诩根本就不是让人去调停的,而是想让袁基与袁术接着打,理由和借口都帮他们找好了。

   至于袁绍也别想好过,今天之前还有一道旨意是发往东郡的,那就是任命曹操为青州牧。

   袁家人确实是连成一片了,只不过连成了一片死地。为了各自的利益绝对会斗得你死我活。

   你说贾诩为什么会这么肯定他们不会联手?很简单,袁基是三兄弟中血缘上的老大,掌握的地盘却是最小的。袁绍是三兄弟中出身最卑微的,如今却是袁氏新一代的领袖。袁术是三兄弟中最狂傲的,现在却要两头受气,最不受家族待见。

   他们不打谁打?兄弟阋墙啊……呵呵……

   贾诩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若是成了目前来说董卓最大的麻烦袁氏的问题就解决了。

   如果不成也没关系,正好让董卓死心,告诉他玉玺屁用没有,还是好好打天下实在一些。

   这大概就是贾诩,在敌人同心协力的时候他会制造矛盾。当敌人内部有矛盾的时候,他会直接让对方死于内斗……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