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穿越清朝的掌故

第32章 莲筏解禅理(外一篇)

穿越清朝的掌故 无聊的帅猫 1409 2024-05-21 01:03

   《莲筏解禅理》

   清康熙时代的万寿寺里有一位名叫莲筏的僧人。他来自长洲,担任住持己有十数年之久。莲筏白发飘飘,面容清瘦,虽看似平凡,却对禅理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万寿寺中,莲筏常与章嘉国师一同探讨经典。每当两人相聚,便会沉浸在经文的海洋中,从清晨首到日落,常常忘记时间的流逝。章嘉国师对莲筏的博学深感佩服,但莲筏却谦逊地表示:“章嘉国师您对经典虽己谙熟,但阿罗汉道下乘之学,您还未曾真正领悟。”

   除了修行,莲筏在诗词方面也有着不俗的造诣。他与韩旭亭、法时帆等文人墨客相互唱和,他们的友情深厚,如同当年虎溪三笑的美谈。每当他们相聚,诗酒为伴,欢声笑语传遍整个万寿寺。

   然而,有一天,莲筏突然来到郑王的府邸,与郑王盘桓了数日。他神色凝重,似乎心事重重。郑王察觉到他的异样,便询问缘由。莲筏淡淡地说:“七宝池边己催促我前行,此后,我便不再参谒王爷了。”郑王听后,心中一惊,明白莲筏的大限将至。

   果然,没过多久,莲筏便在万寿寺中安详圆寂。他的离世,让万寿寺的僧众和朋友们都感到无比惋惜。但他们都相信,莲筏己经前往了那个七宝池边,继续他的修行之路。而他在世间留下的诗词和禅理,也将永远被后人传颂。

   《某氏子访坐棚和尚》

   相传,在古代浙江的深山之中,藏匿着许多默默修行的僧人。他们在一座座茅棚中静坐,与世隔绝,人称“坐栅”。

   有一个年轻人,自幼失去了父亲,心中充满了对尘世的厌倦。他没有兄弟姐妹,母亲为他聘定了名门闺秀,但婚期临近时,他却选择了逃离。

   他日夜兼程,穿行在山林之间,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一座山峰前。这里有一个坐栅,他看到一个老僧坐在棚中,身上被藤条和荆棘刺穿,双眼紧闭,一言不发,气息微弱得仿佛随时都会断绝。

   年轻人心中一动,想:“这定是我寻找的真师。”于是,他跪在老僧面前,恳求收他为弟子。

   天色渐晚,老僧突然睁开眼睛,对年轻人说:“你应当速速归去,否则大雨将至。”年轻人惊讶于老僧的开口说话,心中更添几分敬意,他继续跪地恳求,说道:“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幸遇真师,怎能轻言归去。”

   果然,没过多久,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雨停后,老僧再次开口:“你应当早点离开,否则会有猛虎前来。”但年轻人仍然坚持跪在老僧身旁,不愿离去。

   到了半夜,突然狂风大作,两只猛虎咆哮着来到坐栅前。它们向老僧拜舞一番后,摇着尾巴离去了。紧接着,一群猴子也络绎不绝地前来拜谒。

   天将破晓时,老僧对年轻人说:“你求出世之心甚诚,但要知道,成仙成佛也要从忠孝做起。以世俗的法则来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应当速速归去,完成婚姻,生子继嗣,然后再来寻师也不迟。否则,即使遇到真师,也无法有所得。”

   年轻人听后,恭敬地拜谢,并问:“师父,您饿了吗?”老僧点了点头。年轻人说:“师父,棚后有几块砖下有麦饭,您用沟里的水伴着吃,应该不会饿了。”老僧吃完后,年轻人便辞别下山。

   他走了两天,终于回到家中。奇怪的是,他的肚子仍然饱饱的,几天都不想吃饭。后来,他完成了婚姻,生了孩子,安葬了母亲,便再次离家,去追寻他的真师,从此不知去向。

   <本篇完>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