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都市娱乐 综艺咖怎么了

第321章 压力

综艺咖怎么了 菜又懒 23912 2024-06-19 19:50

   “你这.”

   韩晓明摇了摇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他在外界的名声不显,但观众想查很容易就能知道他是中影集团的董事长。

   圈内人自然清楚,如今的中影集团还是业内的老大哥,但起到的影响力和帮助,其实已经达不到一槌定音的效果。

   不是有中影集团的帮忙,李亦的科幻大片就一定能拍好。

   可是圈外人不清楚啊,看到国字号的董事长都出来给李亦站台,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很多的期待和信心。

   “虽然不管怎么样,你都会受到很多关注,但是你这样做,就是破釜沉舟、自断后路了。”

   短短两三个小时的接触下来,韩晓明对李亦的印象挺好,有年轻人的冲劲,也有强大的实力,还愿意出头做事,难免会关心一下。

   “年轻人嘛,有压力是好事。”李亦爽朗笑道。

   这在韩晓明看来,李亦这是自己给自己多余的压力,但也没多说什么,如今的影视圈,多点像李亦这样的年轻人,总归是利大于弊。

   “回去之后,我会让人留意下你需要的人手,放心,你缺多少,我就帮你找多少。”

   身为中影集团的董事长,这点底气韩晓明自然是有的,也没有久留,再聊了两句,李亦和张颖儿将对方送到了大门。

   目送着韩晓明的车离开,张颖儿担忧道:“学长,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又能有什么压力?”

   李亦勾住了她的肩膀,边往回走边说道:“压力都是自己给的,不妨想一想,就算《流浪地球》扑街了,我又能损失什么?”

   张颖儿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金钱、精力、时间,还有票房号召力?”

   “嗯,这几样东西损失掉固然很可惜,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

   李亦笑了笑:“我们的优势就是底子厚,至于票房号召力,其实我们目前更多的还是在喜剧类的电影,在科幻电影的领域中,可能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本来就“一无所有”,就当是一个新的开始呗,《流浪地球》没拍好,我们就继续回去拍喜剧片。”

   李亦肯定是有压力的,但也绝对没有旁人所想的那么大,用“扑街就扑街,又不是赔不起”的心态,立马就轻松多了。

   将自己和韩晓明的合照发微博正面回应,确实是脑子一热临时起意,但李亦本来就知道自己不可避免,必然会处于风口浪尖,本就有趁机好好为《流浪地球》预热的打算。

   张颖儿听李亦说的轻松,也觉得有道理,但担心还是不减。

   其实张颖儿也不怕会亏钱什么的,她更多的是怕针对李亦的舆论压力太大了。

   不过事情也已经发生,李亦也做好了决定,张颖儿没有再多说别的,只是道:“嗯,不管怎么样,我们一起承担!”

   “那就拜托你了,张大制片。”李亦搭在她肩膀上的手,掐了一把她的脸蛋。

   张颖儿嗔怪地把他的手拍开,而后好奇道:“对了,学长,为什么叫‘流浪地球’呢?我看了剧本,好像说的就是蓝星,这是你给蓝星起的外号吗?我觉得改成蓝星可能会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李亦一拍脑门,才想起自己一直忽略了名字。

   不过不是什么大事,到时再给就行,其他人都是像张颖儿一样,以为这是他给蓝星起的外号。

   正如韩晓明预想的那样,李亦在微博发了和韩晓明的合照,正面回应要拍科幻片,在圈内引起的反响不大。

   没兴趣的还是没兴趣,有兴趣的也不会因为中影的加入就变得更狂热。

   倒是外界在了解了韩晓明的身份后,很多人都来了兴趣,甚至将李亦要拍的科幻片,当成是国产科幻电影开始崛起的信号。

   当然,这少不了娱乐圈的同行在背后使坏,带节奏。

   不然即便李亦身上的光环再多,也不至于让观众对他产生如此离谱的迷之自信。

   也不是所有网友都如此乐观,嗤之以鼻的人不计其数。

   期待的期待,贬低的贬低,吵的吵,李亦的新电影要拍大科幻,如今已是几乎全网皆知。

   不少同行都在暗戳戳地添柴加火,誓要让李亦下不来台。

   倒是先爆料将李亦架起来的冯宇航,发了条微博:“在这里我要向李亦说声对不起,是我多嘴说出去这个消息,导致大家给了他很多压力。

   对于李亦要拍科幻片,我觉得大家应该是要支持的,不应该冷嘲热讽。

   作为观众都知道,中国科幻电影没有市场,而我们、李亦,作为电影人难道不知道吗?

   李亦大可以去拍其他又赚钱又有口碑商业片,他为什么要拍科幻片?还不是希望让如今的影视圈有所改变?

   我对李亦很有信心,但同时,我希望大家可以降低期待,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毫无疑问,冯宇航的这条微博“茶气”很重,圈内人看到,都在心里把他骂了个狗血淋头。

   事是你先挑起的,好人你也当了是吧?

   可是在网友们看来,尤其是李亦的粉丝看来,冯宇航真的改变了很多,在纷乱嘈杂的网络环境中,难得地说了一句公道话。

   “冯导人真的太好了,别人都在捧杀李亦,就冯导出来说一句公道话!”

   “说的对,我立马就带男朋友去看《大炮》!”

   “别扯那么多了,李亦自己都出来说要拍科幻大片了,既要赚流量,又想观众宽容,哪来这么多好事?”

   “确实,反正我就等着他这部科幻大片了,看要拍多久,拍成什么鸟样!”

   “.”

   冯宇航一边看着《大炮》稳步上涨的实时票房,一边看着自己想看到的微博评论,心里别提有多美。

   他发这条微博目的可不是为了帮李亦“降温”,单纯地是想蹭热度,给《大炮》拉拉票房。

   冯宇航十分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李亦在这个时候,亲自出来说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点,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就很符合他的要求,忙没帮上,好处却没少拿。

   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微博底下,有不少人在吐槽电影不好看,三观不正之类的言论。

   冯宇航看着生气,却也没有回复,打算再过几天,用票房成绩来打这些黑子的脸。

   又过了两天,一月三号,李亦再次来到琼省,在文昌市的一家酒店入住。

   “徐导,这一次录制没有其他嘉宾吗?”

   在房间里整顿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儿,徐振过来敲门,李亦跟着去了他的套房,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一张熟面孔。

   “第一次录制还是先决定不请嘉宾了,而且这次交警体验,是要到户外拍摄的,太多人不安全,也不好拍。”徐振说着,给李亦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表。

   李亦看起了计划表,徐振则是继续介绍着节目:“这次节目会比较特殊,不止是职业体验方面的特殊,播出也比较特别,每一次拍摄,都会做成一个简短特辑,在央视和小破站同步播出。”

   李亦点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就清楚了,《平凡而伟大》目前是试水,每一次拍摄就可以当成是单独的一季,综艺性质也不浓厚,可以理解为偏公益、纪录片形式的节目。

   这次拍摄计划预计为五到六天,会剪出三期的素材。

   第一天,也就是明天,李亦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管所,熟悉交警的日常工作,第二开始去到道路上工作。

   一开始自然是基础的维护交通、疏导秩序,循环渐进,到后面还要接触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至于交通犯罪啥的,总归是体验,而且拍摄周期也太短了,所以不会参与。

   看完计划表,和摄制组熟悉了一下,认了下人,这个碰头会便结束了。

   徐振勾搭着李亦的肩膀,又关心又好奇道:“科幻大片是上头的任务?”

   “那不是,我自己想拍。”李亦摇头说道。

   “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两人相视一眼,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亦笑了笑:“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

   徐振拍了拍李亦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也认识不少影视圈的技术人才。”

   “行。”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好。”

   徐振认识李亦也有一两年了,李亦还帮过他许多忙,本来见李亦意已决不想多说,可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国内也不是没人拍科幻片,但都是为了蹭一个小众的热度,你拍也不是不行,可是明晃晃地说要拍科幻大片,观众的期待可就太大了。我不见外就直说了,要是拍的不尽人意,圈内那些比烂的同行,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的场面,绝对会比你预想中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几天,李亦听到太多类似于徐振说的话了。

   由此可见,圈内人对于科幻大片真的是无一看好,简直是视为洪荒猛兽。

   可正是如此,李亦愈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流浪地球》拍好的想法。

   说真的,本来他的想法只是抄点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多了给影视圈开个好头、做个榜样的责任感。

   或许会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推开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投身进去,也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图,愿意投入资金。

   李亦忽然的,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见李亦不说话,徐振以为他不耐烦,又说了句:“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说教,其实我对你挺有信心的,反正你做你想做的,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这不是说教,其实像磊哥、林旦老师他们,都对我说过类似的担忧,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关心,还挺感动。”

   李亦笑了笑,眸子坚定有光,忽然反问道:“徐导,你说《流浪地球》要是成了,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徐振对于李亦说的成了,没有太大的概念,自动判断为口碑不错,票房也不错,有二十亿以上就是成了。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资本,愿意投入科幻片,但短期之内变化不会太大。”

   国内不是没有人拍科幻电影,而是早期真的没有人能拍好科幻,国产的特效公司、影视工业制作的水准也达不到要求,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赔钱找骂,才会造成如今圈内将科幻片视如洪水猛兽的情况,资本也就不再愿意往这方面投钱。

   所以即便《流浪地球》成了,后续也得看其他影视圈的同行能不能合力将这个市场做大。

   徐振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并不清楚《流浪地球》的制作会有高达成千上万人的参与,电影能成,这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整个影视圈子里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地做出改变。

   不过李亦没有解释太多,他过来这里是为了录节目,一月中下旬还要去鸟巢开演唱会,《流浪地球》的事还是先往后稍稍。

   次日早晨六点半,李亦就已经吃好了早餐,自己扫了一部共享单车,按照节目组给的地址,跟着导航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报道。

   录制节目,自然都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不过车管所里并没有搞特别的仪式,只是安排了一位民警对接,给李亦介绍了一下下级车管所的工作,顺带讲着明天外出执勤的注意事项。

   民警名叫高振杰,身材精瘦,看起来很是硬朗,个子起码有一米八,肤色是非常阳光的棕色,五官周正,是网上常说的上交给了国家的帅哥。

   高振杰三十岁出头,李亦便喊他杰哥,玩笑道:“杰哥,你得是你们队里的队草了吧?”

   高振杰明显是门面担当,不过面对镜头还是稍显羞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道:“没有没有。”

   两人正闲聊着,领导过来露了一下脸,态度很热情,说了一番提前准备好的官话,和李亦握了握手,便离开了。

   高振杰见李亦提前对交警的日常工作都做了充分的了解,便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就直接去路面执勤?”

   李亦自无不可,他昨晚可是看到了县里有不少不戴头盔,头发染着花花绿绿的鬼火少年聚集在一起,他和徐振吃完宵夜回来,都不敢看这群鬼火少年,生怕白挨一顿揍。

   看看白天能不能逮住几个!

   冯宇航十分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李亦在这个时候,亲自出来说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点,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就很符合他的要求,忙没帮上,好处却没少拿。

   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微博底下,有不少人在吐槽电影不好看,三观不正之类的言论。

   冯宇航看着生气,却也没有回复,打算再过几天,用票房成绩来打这些黑子的脸。

   又过了两天,一月三号,李亦再次来到琼省,在文昌市的一家酒店入住。

   “徐导,这一次录制没有其他嘉宾吗?”

   在房间里整顿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儿,徐振过来敲门,李亦跟着去了他的套房,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一张熟面孔。

   “第一次录制还是先决定不请嘉宾了,而且这次交警体验,是要到户外拍摄的,太多人不安全,也不好拍。”徐振说着,给李亦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表。

   李亦看起了计划表,徐振则是继续介绍着节目:“这次节目会比较特殊,不止是职业体验方面的特殊,播出也比较特别,每一次拍摄,都会做成一个简短特辑,在央视和小破站同步播出。”

   李亦点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就清楚了,《平凡而伟大》目前是试水,每一次拍摄就可以当成是单独的一季,综艺性质也不浓厚,可以理解为偏公益、纪录片形式的节目。

   这次拍摄计划预计为五到六天,会剪出三期的素材。

   第一天,也就是明天,李亦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管所,熟悉交警的日常工作,第二开始去到道路上工作。

   一开始自然是基础的维护交通、疏导秩序,循环渐进,到后面还要接触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至于交通犯罪啥的,总归是体验,而且拍摄周期也太短了,所以不会参与。

   看完计划表,和摄制组熟悉了一下,认了下人,这个碰头会便结束了。

   徐振勾搭着李亦的肩膀,又关心又好奇道:“科幻大片是上头的任务?”

   “那不是,我自己想拍。”李亦摇头说道。

   “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两人相视一眼,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亦笑了笑:“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

   徐振拍了拍李亦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也认识不少影视圈的技术人才。”

   “行。”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好。”

   徐振认识李亦也有一两年了,李亦还帮过他许多忙,本来见李亦意已决不想多说,可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国内也不是没人拍科幻片,但都是为了蹭一个小众的热度,你拍也不是不行,可是明晃晃地说要拍科幻大片,观众的期待可就太大了。我不见外就直说了,要是拍的不尽人意,圈内那些比烂的同行,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的场面,绝对会比你预想中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几天,李亦听到太多类似于徐振说的话了。

   由此可见,圈内人对于科幻大片真的是无一看好,简直是视为洪荒猛兽。

   可正是如此,李亦愈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流浪地球》拍好的想法。

   说真的,本来他的想法只是抄点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多了给影视圈开个好头、做个榜样的责任感。

   或许会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推开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投身进去,也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图,愿意投入资金。

   李亦忽然的,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见李亦不说话,徐振以为他不耐烦,又说了句:“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说教,其实我对你挺有信心的,反正你做你想做的,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这不是说教,其实像磊哥、林旦老师他们,都对我说过类似的担忧,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关心,还挺感动。”

   李亦笑了笑,眸子坚定有光,忽然反问道:“徐导,你说《流浪地球》要是成了,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徐振对于李亦说的成了,没有太大的概念,自动判断为口碑不错,票房也不错,有二十亿以上就是成了。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资本,愿意投入科幻片,但短期之内变化不会太大。”

   国内不是没有人拍科幻电影,而是早期真的没有人能拍好科幻,国产的特效公司、影视工业制作的水准也达不到要求,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赔钱找骂,才会造成如今圈内将科幻片视如洪水猛兽的情况,资本也就不再愿意往这方面投钱。

   所以即便《流浪地球》成了,后续也得看其他影视圈的同行能不能合力将这个市场做大。

   徐振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并不清楚《流浪地球》的制作会有高达成千上万人的参与,电影能成,这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整个影视圈子里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地做出改变。

   不过李亦没有解释太多,他过来这里是为了录节目,一月中下旬还要去鸟巢开演唱会,《流浪地球》的事还是先往后稍稍。

   次日早晨六点半,李亦就已经吃好了早餐,自己扫了一部共享单车,按照节目组给的地址,跟着导航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报道。

   录制节目,自然都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不过车管所里并没有搞特别的仪式,只是安排了一位民警对接,给李亦介绍了一下下级车管所的工作,顺带讲着明天外出执勤的注意事项。

   民警名叫高振杰,身材精瘦,看起来很是硬朗,个子起码有一米八,肤色是非常阳光的棕色,五官周正,是网上常说的上交给了国家的帅哥。

   高振杰三十岁出头,李亦便喊他杰哥,玩笑道:“杰哥,你得是你们队里的队草了吧?”

   高振杰明显是门面担当,不过面对镜头还是稍显羞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道:“没有没有。”

   两人正闲聊着,领导过来露了一下脸,态度很热情,说了一番提前准备好的官话,和李亦握了握手,便离开了。

   高振杰见李亦提前对交警的日常工作都做了充分的了解,便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就直接去路面执勤?”

   李亦自无不可,他昨晚可是看到了县里有不少不戴头盔,头发染着花花绿绿的鬼火少年聚集在一起,他和徐振吃完宵夜回来,都不敢看这群鬼火少年,生怕白挨一顿揍。

   看看白天能不能逮住几个!

   冯宇航十分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李亦在这个时候,亲自出来说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点,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就很符合他的要求,忙没帮上,好处却没少拿。

   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微博底下,有不少人在吐槽电影不好看,三观不正之类的言论。

   冯宇航看着生气,却也没有回复,打算再过几天,用票房成绩来打这些黑子的脸。

   又过了两天,一月三号,李亦再次来到琼省,在文昌市的一家酒店入住。

   “徐导,这一次录制没有其他嘉宾吗?”

   在房间里整顿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儿,徐振过来敲门,李亦跟着去了他的套房,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一张熟面孔。

   “第一次录制还是先决定不请嘉宾了,而且这次交警体验,是要到户外拍摄的,太多人不安全,也不好拍。”徐振说着,给李亦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表。

   李亦看起了计划表,徐振则是继续介绍着节目:“这次节目会比较特殊,不止是职业体验方面的特殊,播出也比较特别,每一次拍摄,都会做成一个简短特辑,在央视和小破站同步播出。”

   李亦点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就清楚了,《平凡而伟大》目前是试水,每一次拍摄就可以当成是单独的一季,综艺性质也不浓厚,可以理解为偏公益、纪录片形式的节目。

   这次拍摄计划预计为五到六天,会剪出三期的素材。

   第一天,也就是明天,李亦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管所,熟悉交警的日常工作,第二开始去到道路上工作。

   一开始自然是基础的维护交通、疏导秩序,循环渐进,到后面还要接触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至于交通犯罪啥的,总归是体验,而且拍摄周期也太短了,所以不会参与。

   看完计划表,和摄制组熟悉了一下,认了下人,这个碰头会便结束了。

   徐振勾搭着李亦的肩膀,又关心又好奇道:“科幻大片是上头的任务?”

   “那不是,我自己想拍。”李亦摇头说道。

   “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两人相视一眼,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亦笑了笑:“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

   徐振拍了拍李亦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也认识不少影视圈的技术人才。”

   “行。”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好。”

   徐振认识李亦也有一两年了,李亦还帮过他许多忙,本来见李亦意已决不想多说,可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国内也不是没人拍科幻片,但都是为了蹭一个小众的热度,你拍也不是不行,可是明晃晃地说要拍科幻大片,观众的期待可就太大了。我不见外就直说了,要是拍的不尽人意,圈内那些比烂的同行,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的场面,绝对会比你预想中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几天,李亦听到太多类似于徐振说的话了。

   由此可见,圈内人对于科幻大片真的是无一看好,简直是视为洪荒猛兽。

   可正是如此,李亦愈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流浪地球》拍好的想法。

   说真的,本来他的想法只是抄点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多了给影视圈开个好头、做个榜样的责任感。

   或许会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推开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投身进去,也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图,愿意投入资金。

   李亦忽然的,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见李亦不说话,徐振以为他不耐烦,又说了句:“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说教,其实我对你挺有信心的,反正你做你想做的,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这不是说教,其实像磊哥、林旦老师他们,都对我说过类似的担忧,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关心,还挺感动。”

   李亦笑了笑,眸子坚定有光,忽然反问道:“徐导,你说《流浪地球》要是成了,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徐振对于李亦说的成了,没有太大的概念,自动判断为口碑不错,票房也不错,有二十亿以上就是成了。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资本,愿意投入科幻片,但短期之内变化不会太大。”

   国内不是没有人拍科幻电影,而是早期真的没有人能拍好科幻,国产的特效公司、影视工业制作的水准也达不到要求,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赔钱找骂,才会造成如今圈内将科幻片视如洪水猛兽的情况,资本也就不再愿意往这方面投钱。

   所以即便《流浪地球》成了,后续也得看其他影视圈的同行能不能合力将这个市场做大。

   徐振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并不清楚《流浪地球》的制作会有高达成千上万人的参与,电影能成,这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整个影视圈子里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地做出改变。

   不过李亦没有解释太多,他过来这里是为了录节目,一月中下旬还要去鸟巢开演唱会,《流浪地球》的事还是先往后稍稍。

   次日早晨六点半,李亦就已经吃好了早餐,自己扫了一部共享单车,按照节目组给的地址,跟着导航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报道。

   录制节目,自然都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不过车管所里并没有搞特别的仪式,只是安排了一位民警对接,给李亦介绍了一下下级车管所的工作,顺带讲着明天外出执勤的注意事项。

   民警名叫高振杰,身材精瘦,看起来很是硬朗,个子起码有一米八,肤色是非常阳光的棕色,五官周正,是网上常说的上交给了国家的帅哥。

   高振杰三十岁出头,李亦便喊他杰哥,玩笑道:“杰哥,你得是你们队里的队草了吧?”

   高振杰明显是门面担当,不过面对镜头还是稍显羞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道:“没有没有。”

   两人正闲聊着,领导过来露了一下脸,态度很热情,说了一番提前准备好的官话,和李亦握了握手,便离开了。

   高振杰见李亦提前对交警的日常工作都做了充分的了解,便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就直接去路面执勤?”

   李亦自无不可,他昨晚可是看到了县里有不少不戴头盔,头发染着花花绿绿的鬼火少年聚集在一起,他和徐振吃完宵夜回来,都不敢看这群鬼火少年,生怕白挨一顿揍。

   看看白天能不能逮住几个!

   冯宇航十分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李亦在这个时候,亲自出来说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点,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就很符合他的要求,忙没帮上,好处却没少拿。

   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微博底下,有不少人在吐槽电影不好看,三观不正之类的言论。

   冯宇航看着生气,却也没有回复,打算再过几天,用票房成绩来打这些黑子的脸。

   又过了两天,一月三号,李亦再次来到琼省,在文昌市的一家酒店入住。

   “徐导,这一次录制没有其他嘉宾吗?”

   在房间里整顿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儿,徐振过来敲门,李亦跟着去了他的套房,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一张熟面孔。

   “第一次录制还是先决定不请嘉宾了,而且这次交警体验,是要到户外拍摄的,太多人不安全,也不好拍。”徐振说着,给李亦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表。

   李亦看起了计划表,徐振则是继续介绍着节目:“这次节目会比较特殊,不止是职业体验方面的特殊,播出也比较特别,每一次拍摄,都会做成一个简短特辑,在央视和小破站同步播出。”

   李亦点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就清楚了,《平凡而伟大》目前是试水,每一次拍摄就可以当成是单独的一季,综艺性质也不浓厚,可以理解为偏公益、纪录片形式的节目。

   这次拍摄计划预计为五到六天,会剪出三期的素材。

   第一天,也就是明天,李亦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管所,熟悉交警的日常工作,第二开始去到道路上工作。

   一开始自然是基础的维护交通、疏导秩序,循环渐进,到后面还要接触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至于交通犯罪啥的,总归是体验,而且拍摄周期也太短了,所以不会参与。

   看完计划表,和摄制组熟悉了一下,认了下人,这个碰头会便结束了。

   徐振勾搭着李亦的肩膀,又关心又好奇道:“科幻大片是上头的任务?”

   “那不是,我自己想拍。”李亦摇头说道。

   “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两人相视一眼,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亦笑了笑:“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

   徐振拍了拍李亦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也认识不少影视圈的技术人才。”

   “行。”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好。”

   徐振认识李亦也有一两年了,李亦还帮过他许多忙,本来见李亦意已决不想多说,可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国内也不是没人拍科幻片,但都是为了蹭一个小众的热度,你拍也不是不行,可是明晃晃地说要拍科幻大片,观众的期待可就太大了。我不见外就直说了,要是拍的不尽人意,圈内那些比烂的同行,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的场面,绝对会比你预想中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几天,李亦听到太多类似于徐振说的话了。

   由此可见,圈内人对于科幻大片真的是无一看好,简直是视为洪荒猛兽。

   可正是如此,李亦愈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流浪地球》拍好的想法。

   说真的,本来他的想法只是抄点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多了给影视圈开个好头、做个榜样的责任感。

   或许会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推开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投身进去,也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图,愿意投入资金。

   李亦忽然的,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见李亦不说话,徐振以为他不耐烦,又说了句:“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说教,其实我对你挺有信心的,反正你做你想做的,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这不是说教,其实像磊哥、林旦老师他们,都对我说过类似的担忧,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关心,还挺感动。”

   李亦笑了笑,眸子坚定有光,忽然反问道:“徐导,你说《流浪地球》要是成了,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徐振对于李亦说的成了,没有太大的概念,自动判断为口碑不错,票房也不错,有二十亿以上就是成了。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资本,愿意投入科幻片,但短期之内变化不会太大。”

   国内不是没有人拍科幻电影,而是早期真的没有人能拍好科幻,国产的特效公司、影视工业制作的水准也达不到要求,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赔钱找骂,才会造成如今圈内将科幻片视如洪水猛兽的情况,资本也就不再愿意往这方面投钱。

   所以即便《流浪地球》成了,后续也得看其他影视圈的同行能不能合力将这个市场做大。

   徐振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并不清楚《流浪地球》的制作会有高达成千上万人的参与,电影能成,这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整个影视圈子里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地做出改变。

   不过李亦没有解释太多,他过来这里是为了录节目,一月中下旬还要去鸟巢开演唱会,《流浪地球》的事还是先往后稍稍。

   次日早晨六点半,李亦就已经吃好了早餐,自己扫了一部共享单车,按照节目组给的地址,跟着导航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报道。

   录制节目,自然都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不过车管所里并没有搞特别的仪式,只是安排了一位民警对接,给李亦介绍了一下下级车管所的工作,顺带讲着明天外出执勤的注意事项。

   民警名叫高振杰,身材精瘦,看起来很是硬朗,个子起码有一米八,肤色是非常阳光的棕色,五官周正,是网上常说的上交给了国家的帅哥。

   高振杰三十岁出头,李亦便喊他杰哥,玩笑道:“杰哥,你得是你们队里的队草了吧?”

   高振杰明显是门面担当,不过面对镜头还是稍显羞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道:“没有没有。”

   两人正闲聊着,领导过来露了一下脸,态度很热情,说了一番提前准备好的官话,和李亦握了握手,便离开了。

   高振杰见李亦提前对交警的日常工作都做了充分的了解,便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就直接去路面执勤?”

   李亦自无不可,他昨晚可是看到了县里有不少不戴头盔,头发染着花花绿绿的鬼火少年聚集在一起,他和徐振吃完宵夜回来,都不敢看这群鬼火少年,生怕白挨一顿揍。

   看看白天能不能逮住几个!

   冯宇航十分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李亦在这个时候,亲自出来说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点,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就很符合他的要求,忙没帮上,好处却没少拿。

   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微博底下,有不少人在吐槽电影不好看,三观不正之类的言论。

   冯宇航看着生气,却也没有回复,打算再过几天,用票房成绩来打这些黑子的脸。

   又过了两天,一月三号,李亦再次来到琼省,在文昌市的一家酒店入住。

   “徐导,这一次录制没有其他嘉宾吗?”

   在房间里整顿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儿,徐振过来敲门,李亦跟着去了他的套房,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一张熟面孔。

   “第一次录制还是先决定不请嘉宾了,而且这次交警体验,是要到户外拍摄的,太多人不安全,也不好拍。”徐振说着,给李亦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表。

   李亦看起了计划表,徐振则是继续介绍着节目:“这次节目会比较特殊,不止是职业体验方面的特殊,播出也比较特别,每一次拍摄,都会做成一个简短特辑,在央视和小破站同步播出。”

   李亦点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就清楚了,《平凡而伟大》目前是试水,每一次拍摄就可以当成是单独的一季,综艺性质也不浓厚,可以理解为偏公益、纪录片形式的节目。

   这次拍摄计划预计为五到六天,会剪出三期的素材。

   第一天,也就是明天,李亦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管所,熟悉交警的日常工作,第二开始去到道路上工作。

   一开始自然是基础的维护交通、疏导秩序,循环渐进,到后面还要接触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至于交通犯罪啥的,总归是体验,而且拍摄周期也太短了,所以不会参与。

   看完计划表,和摄制组熟悉了一下,认了下人,这个碰头会便结束了。

   徐振勾搭着李亦的肩膀,又关心又好奇道:“科幻大片是上头的任务?”

   “那不是,我自己想拍。”李亦摇头说道。

   “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两人相视一眼,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亦笑了笑:“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

   徐振拍了拍李亦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也认识不少影视圈的技术人才。”

   “行。”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好。”

   徐振认识李亦也有一两年了,李亦还帮过他许多忙,本来见李亦意已决不想多说,可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国内也不是没人拍科幻片,但都是为了蹭一个小众的热度,你拍也不是不行,可是明晃晃地说要拍科幻大片,观众的期待可就太大了。我不见外就直说了,要是拍的不尽人意,圈内那些比烂的同行,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的场面,绝对会比你预想中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几天,李亦听到太多类似于徐振说的话了。

   由此可见,圈内人对于科幻大片真的是无一看好,简直是视为洪荒猛兽。

   可正是如此,李亦愈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流浪地球》拍好的想法。

   说真的,本来他的想法只是抄点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多了给影视圈开个好头、做个榜样的责任感。

   或许会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推开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投身进去,也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图,愿意投入资金。

   李亦忽然的,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见李亦不说话,徐振以为他不耐烦,又说了句:“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说教,其实我对你挺有信心的,反正你做你想做的,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这不是说教,其实像磊哥、林旦老师他们,都对我说过类似的担忧,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关心,还挺感动。”

   李亦笑了笑,眸子坚定有光,忽然反问道:“徐导,你说《流浪地球》要是成了,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徐振对于李亦说的成了,没有太大的概念,自动判断为口碑不错,票房也不错,有二十亿以上就是成了。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资本,愿意投入科幻片,但短期之内变化不会太大。”

   国内不是没有人拍科幻电影,而是早期真的没有人能拍好科幻,国产的特效公司、影视工业制作的水准也达不到要求,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赔钱找骂,才会造成如今圈内将科幻片视如洪水猛兽的情况,资本也就不再愿意往这方面投钱。

   所以即便《流浪地球》成了,后续也得看其他影视圈的同行能不能合力将这个市场做大。

   徐振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并不清楚《流浪地球》的制作会有高达成千上万人的参与,电影能成,这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整个影视圈子里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地做出改变。

   不过李亦没有解释太多,他过来这里是为了录节目,一月中下旬还要去鸟巢开演唱会,《流浪地球》的事还是先往后稍稍。

   次日早晨六点半,李亦就已经吃好了早餐,自己扫了一部共享单车,按照节目组给的地址,跟着导航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报道。

   录制节目,自然都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不过车管所里并没有搞特别的仪式,只是安排了一位民警对接,给李亦介绍了一下下级车管所的工作,顺带讲着明天外出执勤的注意事项。

   民警名叫高振杰,身材精瘦,看起来很是硬朗,个子起码有一米八,肤色是非常阳光的棕色,五官周正,是网上常说的上交给了国家的帅哥。

   高振杰三十岁出头,李亦便喊他杰哥,玩笑道:“杰哥,你得是你们队里的队草了吧?”

   高振杰明显是门面担当,不过面对镜头还是稍显羞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道:“没有没有。”

   两人正闲聊着,领导过来露了一下脸,态度很热情,说了一番提前准备好的官话,和李亦握了握手,便离开了。

   高振杰见李亦提前对交警的日常工作都做了充分的了解,便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就直接去路面执勤?”

   李亦自无不可,他昨晚可是看到了县里有不少不戴头盔,头发染着花花绿绿的鬼火少年聚集在一起,他和徐振吃完宵夜回来,都不敢看这群鬼火少年,生怕白挨一顿揍。

   看看白天能不能逮住几个!

   冯宇航十分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李亦在这个时候,亲自出来说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点,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就很符合他的要求,忙没帮上,好处却没少拿。

   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微博底下,有不少人在吐槽电影不好看,三观不正之类的言论。

   冯宇航看着生气,却也没有回复,打算再过几天,用票房成绩来打这些黑子的脸。

   又过了两天,一月三号,李亦再次来到琼省,在文昌市的一家酒店入住。

   “徐导,这一次录制没有其他嘉宾吗?”

   在房间里整顿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儿,徐振过来敲门,李亦跟着去了他的套房,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一张熟面孔。

   “第一次录制还是先决定不请嘉宾了,而且这次交警体验,是要到户外拍摄的,太多人不安全,也不好拍。”徐振说着,给李亦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表。

   李亦看起了计划表,徐振则是继续介绍着节目:“这次节目会比较特殊,不止是职业体验方面的特殊,播出也比较特别,每一次拍摄,都会做成一个简短特辑,在央视和小破站同步播出。”

   李亦点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就清楚了,《平凡而伟大》目前是试水,每一次拍摄就可以当成是单独的一季,综艺性质也不浓厚,可以理解为偏公益、纪录片形式的节目。

   这次拍摄计划预计为五到六天,会剪出三期的素材。

   第一天,也就是明天,李亦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管所,熟悉交警的日常工作,第二开始去到道路上工作。

   一开始自然是基础的维护交通、疏导秩序,循环渐进,到后面还要接触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至于交通犯罪啥的,总归是体验,而且拍摄周期也太短了,所以不会参与。

   看完计划表,和摄制组熟悉了一下,认了下人,这个碰头会便结束了。

   徐振勾搭着李亦的肩膀,又关心又好奇道:“科幻大片是上头的任务?”

   “那不是,我自己想拍。”李亦摇头说道。

   “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两人相视一眼,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亦笑了笑:“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

   徐振拍了拍李亦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也认识不少影视圈的技术人才。”

   “行。”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好。”

   徐振认识李亦也有一两年了,李亦还帮过他许多忙,本来见李亦意已决不想多说,可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国内也不是没人拍科幻片,但都是为了蹭一个小众的热度,你拍也不是不行,可是明晃晃地说要拍科幻大片,观众的期待可就太大了。我不见外就直说了,要是拍的不尽人意,圈内那些比烂的同行,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的场面,绝对会比你预想中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几天,李亦听到太多类似于徐振说的话了。

   由此可见,圈内人对于科幻大片真的是无一看好,简直是视为洪荒猛兽。

   可正是如此,李亦愈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流浪地球》拍好的想法。

   说真的,本来他的想法只是抄点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多了给影视圈开个好头、做个榜样的责任感。

   或许会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推开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投身进去,也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图,愿意投入资金。

   李亦忽然的,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见李亦不说话,徐振以为他不耐烦,又说了句:“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说教,其实我对你挺有信心的,反正你做你想做的,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这不是说教,其实像磊哥、林旦老师他们,都对我说过类似的担忧,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关心,还挺感动。”

   李亦笑了笑,眸子坚定有光,忽然反问道:“徐导,你说《流浪地球》要是成了,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徐振对于李亦说的成了,没有太大的概念,自动判断为口碑不错,票房也不错,有二十亿以上就是成了。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资本,愿意投入科幻片,但短期之内变化不会太大。”

   国内不是没有人拍科幻电影,而是早期真的没有人能拍好科幻,国产的特效公司、影视工业制作的水准也达不到要求,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赔钱找骂,才会造成如今圈内将科幻片视如洪水猛兽的情况,资本也就不再愿意往这方面投钱。

   所以即便《流浪地球》成了,后续也得看其他影视圈的同行能不能合力将这个市场做大。

   徐振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并不清楚《流浪地球》的制作会有高达成千上万人的参与,电影能成,这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整个影视圈子里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地做出改变。

   不过李亦没有解释太多,他过来这里是为了录节目,一月中下旬还要去鸟巢开演唱会,《流浪地球》的事还是先往后稍稍。

   次日早晨六点半,李亦就已经吃好了早餐,自己扫了一部共享单车,按照节目组给的地址,跟着导航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报道。

   录制节目,自然都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不过车管所里并没有搞特别的仪式,只是安排了一位民警对接,给李亦介绍了一下下级车管所的工作,顺带讲着明天外出执勤的注意事项。

   民警名叫高振杰,身材精瘦,看起来很是硬朗,个子起码有一米八,肤色是非常阳光的棕色,五官周正,是网上常说的上交给了国家的帅哥。

   高振杰三十岁出头,李亦便喊他杰哥,玩笑道:“杰哥,你得是你们队里的队草了吧?”

   高振杰明显是门面担当,不过面对镜头还是稍显羞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道:“没有没有。”

   两人正闲聊着,领导过来露了一下脸,态度很热情,说了一番提前准备好的官话,和李亦握了握手,便离开了。

   高振杰见李亦提前对交警的日常工作都做了充分的了解,便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就直接去路面执勤?”

   李亦自无不可,他昨晚可是看到了县里有不少不戴头盔,头发染着花花绿绿的鬼火少年聚集在一起,他和徐振吃完宵夜回来,都不敢看这群鬼火少年,生怕白挨一顿揍。

   看看白天能不能逮住几个!

   冯宇航十分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李亦在这个时候,亲自出来说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点,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就很符合他的要求,忙没帮上,好处却没少拿。

   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微博底下,有不少人在吐槽电影不好看,三观不正之类的言论。

   冯宇航看着生气,却也没有回复,打算再过几天,用票房成绩来打这些黑子的脸。

   又过了两天,一月三号,李亦再次来到琼省,在文昌市的一家酒店入住。

   “徐导,这一次录制没有其他嘉宾吗?”

   在房间里整顿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儿,徐振过来敲门,李亦跟着去了他的套房,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一张熟面孔。

   “第一次录制还是先决定不请嘉宾了,而且这次交警体验,是要到户外拍摄的,太多人不安全,也不好拍。”徐振说着,给李亦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表。

   李亦看起了计划表,徐振则是继续介绍着节目:“这次节目会比较特殊,不止是职业体验方面的特殊,播出也比较特别,每一次拍摄,都会做成一个简短特辑,在央视和小破站同步播出。”

   李亦点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就清楚了,《平凡而伟大》目前是试水,每一次拍摄就可以当成是单独的一季,综艺性质也不浓厚,可以理解为偏公益、纪录片形式的节目。

   这次拍摄计划预计为五到六天,会剪出三期的素材。

   第一天,也就是明天,李亦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管所,熟悉交警的日常工作,第二开始去到道路上工作。

   一开始自然是基础的维护交通、疏导秩序,循环渐进,到后面还要接触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至于交通犯罪啥的,总归是体验,而且拍摄周期也太短了,所以不会参与。

   看完计划表,和摄制组熟悉了一下,认了下人,这个碰头会便结束了。

   徐振勾搭着李亦的肩膀,又关心又好奇道:“科幻大片是上头的任务?”

   “那不是,我自己想拍。”李亦摇头说道。

   “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两人相视一眼,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亦笑了笑:“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

   徐振拍了拍李亦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也认识不少影视圈的技术人才。”

   “行。”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好。”

   徐振认识李亦也有一两年了,李亦还帮过他许多忙,本来见李亦意已决不想多说,可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国内也不是没人拍科幻片,但都是为了蹭一个小众的热度,你拍也不是不行,可是明晃晃地说要拍科幻大片,观众的期待可就太大了。我不见外就直说了,要是拍的不尽人意,圈内那些比烂的同行,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的场面,绝对会比你预想中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几天,李亦听到太多类似于徐振说的话了。

   由此可见,圈内人对于科幻大片真的是无一看好,简直是视为洪荒猛兽。

   可正是如此,李亦愈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流浪地球》拍好的想法。

   说真的,本来他的想法只是抄点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多了给影视圈开个好头、做个榜样的责任感。

   或许会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推开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投身进去,也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图,愿意投入资金。

   李亦忽然的,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见李亦不说话,徐振以为他不耐烦,又说了句:“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说教,其实我对你挺有信心的,反正你做你想做的,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这不是说教,其实像磊哥、林旦老师他们,都对我说过类似的担忧,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关心,还挺感动。”

   李亦笑了笑,眸子坚定有光,忽然反问道:“徐导,你说《流浪地球》要是成了,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徐振对于李亦说的成了,没有太大的概念,自动判断为口碑不错,票房也不错,有二十亿以上就是成了。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资本,愿意投入科幻片,但短期之内变化不会太大。”

   国内不是没有人拍科幻电影,而是早期真的没有人能拍好科幻,国产的特效公司、影视工业制作的水准也达不到要求,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赔钱找骂,才会造成如今圈内将科幻片视如洪水猛兽的情况,资本也就不再愿意往这方面投钱。

   所以即便《流浪地球》成了,后续也得看其他影视圈的同行能不能合力将这个市场做大。

   徐振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并不清楚《流浪地球》的制作会有高达成千上万人的参与,电影能成,这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整个影视圈子里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地做出改变。

   不过李亦没有解释太多,他过来这里是为了录节目,一月中下旬还要去鸟巢开演唱会,《流浪地球》的事还是先往后稍稍。

   次日早晨六点半,李亦就已经吃好了早餐,自己扫了一部共享单车,按照节目组给的地址,跟着导航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报道。

   录制节目,自然都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不过车管所里并没有搞特别的仪式,只是安排了一位民警对接,给李亦介绍了一下下级车管所的工作,顺带讲着明天外出执勤的注意事项。

   民警名叫高振杰,身材精瘦,看起来很是硬朗,个子起码有一米八,肤色是非常阳光的棕色,五官周正,是网上常说的上交给了国家的帅哥。

   高振杰三十岁出头,李亦便喊他杰哥,玩笑道:“杰哥,你得是你们队里的队草了吧?”

   高振杰明显是门面担当,不过面对镜头还是稍显羞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道:“没有没有。”

   两人正闲聊着,领导过来露了一下脸,态度很热情,说了一番提前准备好的官话,和李亦握了握手,便离开了。

   高振杰见李亦提前对交警的日常工作都做了充分的了解,便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就直接去路面执勤?”

   李亦自无不可,他昨晚可是看到了县里有不少不戴头盔,头发染着花花绿绿的鬼火少年聚集在一起,他和徐振吃完宵夜回来,都不敢看这群鬼火少年,生怕白挨一顿揍。

   看看白天能不能逮住几个!

   冯宇航十分清楚,自己没那么大的影响力,即便是李亦在这个时候,亲自出来说希望大家可以宽容一点,也不见得能起到多少作用。

   大多数网友的反应就很符合他的要求,忙没帮上,好处却没少拿。

   美中不足的是,这条微博底下,有不少人在吐槽电影不好看,三观不正之类的言论。

   冯宇航看着生气,却也没有回复,打算再过几天,用票房成绩来打这些黑子的脸。

   又过了两天,一月三号,李亦再次来到琼省,在文昌市的一家酒店入住。

   “徐导,这一次录制没有其他嘉宾吗?”

   在房间里整顿了一下,休息了一会儿,徐振过来敲门,李亦跟着去了他的套房,环视一周,发现没有一张熟面孔。

   “第一次录制还是先决定不请嘉宾了,而且这次交警体验,是要到户外拍摄的,太多人不安全,也不好拍。”徐振说着,给李亦递过去一份拍摄计划表。

   李亦看起了计划表,徐振则是继续介绍着节目:“这次节目会比较特殊,不止是职业体验方面的特殊,播出也比较特别,每一次拍摄,都会做成一个简短特辑,在央视和小破站同步播出。”

   李亦点点头,这些来之前他就清楚了,《平凡而伟大》目前是试水,每一次拍摄就可以当成是单独的一季,综艺性质也不浓厚,可以理解为偏公益、纪录片形式的节目。

   这次拍摄计划预计为五到六天,会剪出三期的素材。

   第一天,也就是明天,李亦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管所,熟悉交警的日常工作,第二开始去到道路上工作。

   一开始自然是基础的维护交通、疏导秩序,循环渐进,到后面还要接触到交通事故的处理。

   至于交通犯罪啥的,总归是体验,而且拍摄周期也太短了,所以不会参与。

   看完计划表,和摄制组熟悉了一下,认了下人,这个碰头会便结束了。

   徐振勾搭着李亦的肩膀,又关心又好奇道:“科幻大片是上头的任务?”

   “那不是,我自己想拍。”李亦摇头说道。

   “你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我这样压力会不会太大了?”

   两人相视一眼,竟是异口同声地说道。

   李亦笑了笑:“最近身边很多朋友都这样问我。”

   徐振拍了拍李亦的肩膀:“有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我也认识不少影视圈的技术人才。”

   “行。”

   “你也不要有太大压力。”

   “好。”

   徐振认识李亦也有一两年了,李亦还帮过他许多忙,本来见李亦意已决不想多说,可还是忍不住多说了两句。

   “国内也不是没人拍科幻片,但都是为了蹭一个小众的热度,你拍也不是不行,可是明晃晃地说要拍科幻大片,观众的期待可就太大了。我不见外就直说了,要是拍的不尽人意,圈内那些比烂的同行,就会全部跳出来,到时候的场面,绝对会比你预想中的要严重得多。”

   在这几天,李亦听到太多类似于徐振说的话了。

   由此可见,圈内人对于科幻大片真的是无一看好,简直是视为洪荒猛兽。

   可正是如此,李亦愈发坚定了自己要将《流浪地球》拍好的想法。

   说真的,本来他的想法只是抄点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多了给影视圈开个好头、做个榜样的责任感。

   或许会因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推开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大门,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投身进去,也让资本看到有利可图,愿意投入资金。

   李亦忽然的,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

   见李亦不说话,徐振以为他不耐烦,又说了句:“年纪大了就是喜欢说教,其实我对你挺有信心的,反正你做你想做的,还是那句话,有什么需要帮忙,尽管开口。”

   “这不是说教,其实像磊哥、林旦老师他们,都对我说过类似的担忧,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关心,还挺感动。”

   李亦笑了笑,眸子坚定有光,忽然反问道:“徐导,你说《流浪地球》要是成了,会是怎样的一个光景?”

   徐振对于李亦说的成了,没有太大的概念,自动判断为口碑不错,票房也不错,有二十亿以上就是成了。

   他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人、资本,愿意投入科幻片,但短期之内变化不会太大。”

   国内不是没有人拍科幻电影,而是早期真的没有人能拍好科幻,国产的特效公司、影视工业制作的水准也达不到要求,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赔钱找骂,才会造成如今圈内将科幻片视如洪水猛兽的情况,资本也就不再愿意往这方面投钱。

   所以即便《流浪地球》成了,后续也得看其他影视圈的同行能不能合力将这个市场做大。

   徐振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他并不清楚《流浪地球》的制作会有高达成千上万人的参与,电影能成,这成千上万的工作人员能得到宝贵的经验,在整个影视圈子里开枝散叶,潜移默化地做出改变。

   不过李亦没有解释太多,他过来这里是为了录节目,一月中下旬还要去鸟巢开演唱会,《流浪地球》的事还是先往后稍稍。

   次日早晨六点半,李亦就已经吃好了早餐,自己扫了一部共享单车,按照节目组给的地址,跟着导航去到文昌市的交警大队车辆管理所报道。

   录制节目,自然都是提前打过招呼的,不过车管所里并没有搞特别的仪式,只是安排了一位民警对接,给李亦介绍了一下下级车管所的工作,顺带讲着明天外出执勤的注意事项。

   民警名叫高振杰,身材精瘦,看起来很是硬朗,个子起码有一米八,肤色是非常阳光的棕色,五官周正,是网上常说的上交给了国家的帅哥。

   高振杰三十岁出头,李亦便喊他杰哥,玩笑道:“杰哥,你得是你们队里的队草了吧?”

   高振杰明显是门面担当,不过面对镜头还是稍显羞涩,不好意思地摆着手说道:“没有没有。”

   两人正闲聊着,领导过来露了一下脸,态度很热情,说了一番提前准备好的官话,和李亦握了握手,便离开了。

   高振杰见李亦提前对交警的日常工作都做了充分的了解,便说道:“要不我们今天就直接去路面执勤?”

   李亦自无不可,他昨晚可是看到了县里有不少不戴头盔,头发染着花花绿绿的鬼火少年聚集在一起,他和徐振吃完宵夜回来,都不敢看这群鬼火少年,生怕白挨一顿揍。

   看看白天能不能逮住几个!

  

上一章 | 最后一章没有了,前往书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