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武侠仙侠 三国:开局接盘刘备,再造大汉王朝

第747章 自作聪明

   锁奴兵马大败,狼狈逃回乐成,只剩千余人追随,消息传出,鲜卑军一片震惊。

   轲多寿惊怒不已,召姬麒喝问道:“你说刘琦已经被说服,为什么会发兵偷袭?”

   姬麒心中惊慌,忙解释道:“刘琦为人诡诈,向来诡计多端,连曹操都被他所骗,看来是我们中计了。”

   “都怪你自作聪明,汉人就没一个好东西!”轲多寿大骂姬麒,问锁奴道:“本王兵马全军覆没,现在该如何是好?”

   锁奴无奈道:“关羽勇猛,无人能挡,不如暂退幽州。”

   “退?”轲多寿拍着桌子吼道:“本王回幽州,右贤王就要做大单于,河间决不能放弃。”

   正商议之时,探马急报,于禁领大军渡过漳水,往乐成杀来,前方兵马抵挡不住,紧急求援。

   轲多寿慌了手脚,指着垂头丧气的姬麒:“快……快去请辽东公孙康!”

   姬麒无奈赶往右北平,刚过易水才到幽州境内,便闻辽东军倒戈相向,正调兵攻打蓟城,便知又被公孙康算计,两次联盟都背叛,不敢回见轲多寿,径往蓟城来见右贤王轲多禧。

   原来公孙康自陈震走后,便派人密切关注河间动静,听闻汉军出兵消息,便迫不及待亲自赶往潞县调兵,想尽快拿下整个幽州。

   公孙康自作聪明,以为能左右逢源,却不知陈震临行之际,刘琦就已经制定好了两个计划,真正决定他成败生死的,是陈震离开右北平后的去向。

   如果公孙康能识时务,让他继续治理辽东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毕竟公孙家在辽东的威望高,现在也急需早日结束战争,稳定境内,几十万大军在外,每日的各种消耗可不是小数目。

   如果公孙康还是贪心不足,那就连根拔除,虽然历史上司马懿屠灭辽东也为五胡乱华埋下了祸根,但现在派去的是陆逊,将会以怀柔手段安定境内。

   陈震继续北上,便是联络渔阳的田豫和阎柔,配合辽东军尽快收复幽州,同时辽东的海军也会转向南下,彻底征服辽东东南的三韩之地。

   陈震南下回冀州,便是一去不回头!

   陈震到南皮,将刘琦旨意告知张飞、周瑜,等公孙康兵退渤海郡,便顺势北上,一路取河间,一路屯兵沿海之地,伺机直取右北平,断其归路。

   庞统献策道:“公孙康驱使乌桓为兵,吾料其并不甘心,今辽东军势衰兵弱,大汉于乌桓又有抚柔之恩,何不趁机将其策反,为我所用?”

   陈震深以为然,又以使者身份前往章武来劝说乌桓,魏延领赤焰军三百人随行。

   此时乌桓峭王苏仆延正被调至章武,整日埋怨公孙康,他对付不了汉军,却调乌桓人来断后,如今张飞和周瑜两军会合,这不是让他的部下送死?

   当年乌桓被鲜卑驱逐,汉廷将其迁至幽州各部安置,各置大人管理部落,灵帝时朝廷衰弱,上谷乌桓大人难楼统部众九千余落,率先自称为王。

   随后辽西乌桓大人丘力居也自称为王,右北平乌桓大人乌延自称汗鲁王,苏仆延在辽东属国,也趁势而起,自称峭王。

   丘力居派人与辽东、辽西部落联合,自封单于,总摄三郡,丘力居死后,其子楼班年少,众人推从子蹋顿为主,正当趁中原大乱发展部落时,曹操北征,白狼山一战斩杀蹋顿,乌桓人再次分崩离析。

   蹋顿死后,众人保着楼班与袁尚等人逃奔辽东,却被公孙康所杀,苏仆延见势不妙,只好归顺辽东军,此次征战中原,也随军出动。

   苏仆延能在乱世保命至今,正在于见机行事,识时务知进退,早成了老狐狸,此时被公孙康调至渤海,岂能不明白他的用意?

   近来听闻汉廷使者到右北平谈判,也不知进展如何,正托人打探消息,忽然亲兵来报,汉使到了城外。

   苏仆延心中一动,忙命人准备全羊宴,亲自出城,将使者一行迎入府衙。

   峭王苏仆延请各部落群长作陪,席间试探问道:“听闻先生从右北平归来,不知辽王有何旨意?”

   陈震淡淡道:“辽东之地,朝廷只有刺史,并非封疆割地,辽王何来?”

   苏仆延故作惊诧,大声问道:“公孙太守去年前就受朝廷封赏为两辽王,先生不知道吗?”

   陈震抚须冷笑道:“朝廷先为曹氏挟持,并非出于本意!公孙康贪心不足,恃远顽嚣,背违天命,必将自取灭亡。”

   苏仆延见陈震态度,心中暗惊,问道:“先生到右北平,莫不是劝公孙太守投降?他答应了吗?”

   陈震笑道:“公孙康冥顽不灵,陛下已弃之!在下来见大王,正为此事。”

   苏仆延忙问道:“先生有何指教?”

   陈震言道:“陛下临行时已有交代,乌桓本为朝廷内附之民,或为贼蛊惑裹挟,或身不由己,若能幡然悔悟,弃暗投明,可为朝廷戴罪立功,平叛之后,可按旧律各回驻地,开设互市,往来中原。”

   “当真?”苏仆延看向众头领,见大家都有心动之意,忙问道:“能像当年刘虞治理幽州时一样吗?”

   “有过之而无不及也!”陈震点头道:“当年刘公治理幽州,开设互市互通有无。今天子允恭明哲,非但如此,还安置大王部落之民,封地种田,可遣送子嗣入学读取功名。此事已在山越、匈奴各族施行,有前车之鉴。”

   “嘶——”苏仆延倒吸一口冷气,激动得站起来,“我们的孩子,也能在朝廷做官吗?”

   陈震笑道:“朝廷已重新颁布新令,各地兴办学庠,今后选拔人才,无需名士举荐,皆以科举为准,大人若有意,买几份汉兴报,可略知一二。”

   苏仆延干笑道:“莫说在下不识字,就是认字,听说也很难买到呢!”

   陈震言道:“大王若有意归顺朝廷,不再受公孙康节制,今后自有一份公用期刊送到,亦可传阅诸位头领,晓谕部落百姓。”

   “这太好了!”苏仆延大喜,正要表明心意,忽然守军急报,渤海太守韩忠领兵到城下,叫他出城迎接。

   苏仆延大惊道:“必是韩忠得知贵使到此,怀疑本王了,这该如何是好?”

   却见陈震身后一人大笑道:“大王勿忧,魏某陪你走一趟。”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