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走进不科学

第五百二十一章 艰难踏出的第一步

走进不科学 新手钓鱼人 6390 2024-05-20 23:58

   小树林边。dasuanwang.com軁

   随着这道声音的响起。

   郑涛等人的表情顿时为之一愣。

   只见几人先是彼此诧异的对视了一眼,确定发声者不是站着的几人后,齐齐转过头。

   将目光锁定了......

   轮椅上的徐云。

   「......」

   郑涛先是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裹的跟《火影》里二代土影似的徐云,方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軁

   「这位同志,刚刚...是你在说话?」

   徐云点了点头,承认道:

   「没错,是我。」

   「.......」

   郑涛沉默了几秒,脸上的表情莫名有些微妙:

   「这位同志,你刚才是说....」

   「只要在塔顶处放上几个长方形的箱子,就可以避免瞭望塔的摇晃?」軁

   徐云这次花了点时间将脖子扬起,与郑涛来了个正面对视,说道:

   「没错,不过这些箱子是要装满....不对,应该说装半满水才行。」

   确定自己真的没有出现幻听,郑涛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一丝惊讶。

   他的目光下意识就朝着自己身边的工具箱瞅去,还用脚尖点了两下:

   「类似这种箱子?」

   「对,不过最好再高一点,高度大概半米,底面积大个....两倍左右吧。」

   郑涛不说话了。軁

   倒不是说他理解了徐云的想法,而是听完徐云的这番话后,他整个人愈发茫然了起来。

   要知道。

   为了解决瞭望塔的晃动,建筑副业队过去这两天想了不少办法,结果没有一个能解决问题。

   然后到这个木乃伊嘴里,哦,只要在瞭望塔顶层放个水箱,就能防止塔楼震动?

   这t什么鬼?

   话说这位同志得的该不会是精神病吧......

   随后他将探究的目光转向了一旁的乔彩虹,那意思很明显:軁

   【这人什么来头?】

   乔彩虹看了眼徐云,轻轻将郑涛拉到一旁,低声说道:

   「郑大哥,这位同志叫韩立,是郭工他们从一处火场里救回来的,原本不在咱们厂里工作。」

   「据说他是剑桥大学数学系的留学生,来头非同一般——这个身份郭工验证过了,没问题。」

   郑涛顿时一愣:

   「郭工?剑桥大学?」

   虽然由于保密需要,221厂内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化名。軁

   甚至有不少人在221厂工作了十多年,连自己舍友真实身份都不了解的例子存在。

   但这只是员工层次的常见情况,老郭这种知名学者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或许很多工人不怎么认识老郭的真实身份,但对于郑涛这些物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老郭的身份却不是什么大秘密。

   老郭、陆光达他们所谓的「隐姓埋名」,实质上更多指的是对外行踪去向的保密。

   因此一听到郭工二字。

   郑涛立刻明白乔彩虹所说的对象,正是郭友来。

   老郭的地位名望加上剑桥大学的招牌......軁

   要知道。

   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可是目前物理学界的顶尖高峰呢。

   如果是剑桥回来的留学生.....

   说不定这个叫韩立的七分熟青年,还真有一些特殊的本事?

   想到这里。

   郑涛看向徐云的目光虽然依旧有所怀疑,但态

   度上明显动摇了不少。

   随后他与身旁的章公定和周绍平对视了一眼,重新走到徐云身边,对他问道:軁

   「你好,韩立同志对吧?我叫做郑涛,是目前副业建筑队的一名小队长,职务一道杆。」

   「不知道你说的这个水箱的...唔,方案,有没有物理或者工程方面的理论支撑呢?」

   看着表情相对郑重了不少的郑涛,徐云不由飞快的扫了眼乔彩虹。

   虽然听不太清他们具体聊了哪些内容。

   但能够让郑涛前后产生堪称川剧变脸的效果,只可能是小护士告诉了对方自己的「身份」。

   换而言之。

   自己可以开始扯剑桥的大旗了。軁

   于是徐云很快点了点头,语气坚定的说道:

   「当然有,这是剑桥大学这些年最前端的一个理论领域,很多顶尖专家都在对这个理论进行研究。」

   「这位同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吧,你知道怎么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吗?」

   郑涛眨了眨眼:

   「啊?」

   他原本正准备听徐云来个长篇大论呢,结果没想到他张口就是来了一句生鸡蛋和熟鸡蛋。

   惊讶之下。軁

   整个人不由出现了短暂的错愕。

   倒是一旁的周绍平没怎么出神,很快给出了答案:

   「我知道,韩立同志,只要靠转动就可以区分了——熟鸡蛋转的时间长,生鸡蛋时间短。」

   「答案正确。」

   徐云抬头看了眼这个未来想给自己介绍孙女的大佬,心中琢磨着要不要在这个时空给他留点难以磨灭的印记,但嘴上还是正常问道:

   「那么原因呢?」

   「.......」軁

   周绍平被徐云的目光瞅的有些发憷,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给出了答案:

   「因为熟鸡蛋的蛋壳和鸡蛋本体....也就是蛋黄蛋清基本上固定在一起了。」

   「而生鸡蛋的壳和蛋是分离的,旋转过程中壳和蛋有相对运动,所以生鸡蛋输入的能量很快就内耗掉了。」

   「能量内耗的快,生鸡蛋转的时间自然就短了。」

   「宾果。」

   徐云下意识就想打一个响指,奈何想抬起手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压根动不了,便只能默默叹了口气:

   「很好,接下来我们再把话题回归现实。」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我们把高塔看做是鸡蛋的壳,在风力相同的情况下,要怎么样才能快速把能量给消散掉,从而停止「转动」呢?」

   听到徐云这番话。

   周绍平等人顿时一愣。

   过了片刻。

   周绍平第一个反应了过来。

   只见他骤然睁大了眼睛,死死的盯着徐云:

   「韩立同志,你的意思是.....」軁

   「我们可以给这个鸡蛋的内部,增加一个可以尚未固定的蛋黄蛋清?让风力尽快被内耗掉?」

   徐云朝他挑了挑眉,夸赞道:

   「孺子可教也。」

   周绍平的呼吸顿时急促了起来。

   徐云所说的例子很好理解,因此很快,就连乔彩虹都大致明白了他的想法。

   小半分钟后。

   完整思考了一遍可行性的郑涛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角,对徐云问道:軁

   「韩立同志,你说的这个方案....有什么正式名称吗?」

   徐云朝他点了点头:

   「有,它的名字叫做调谐液体阻尼器。」

   喜欢玩亚索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地面上感觉到的微风到了数百米的高度,风速能达到数十米每秒。

   等到了三百米的高度。

   风的作用可使摩天大楼每平方米承受8公斤的力,使大楼产生明显的振幅。軁

   更严重的是。

   风绕过摩天大楼之后,会在大楼后面形成不对称的漩涡。

   漩涡从大楼两边交替脱落时,左一下,右一下,会作用于大楼一个周期性的力,引起大楼振动。

   当风力达到某一程度,大楼可能会发生共振。

   这种情况下。

   大楼的晃动幅度会越来越大,甚至.....

   倒塌。軁

   因此长久以来,人们设计了很多种可以避免共振的方法,用以保证大楼安全。

   比如说利用不对称形体、斜交网络桁架结构等等。

   而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

   大概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建筑行业出现了一项影响深远的新兴技术。

   那就是.....

   阻尼器。

   最早的阻尼器就是一个很大的质量块,当建筑物在风的作用下晃动时,风阻尼器会像钟摆一样运动。軁

   风把能量传给以建筑物,建筑物又把能量传给质量块,质量块会以与大楼相反的方向晃动。

   质量块与建筑物之间的液压缸通过摩擦等方式将机械转化为热量释放,因此建筑物的稳定性得以保持。

   这项技术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传入国内的时间就更别说了。

   国内阻尼器的概念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并且得到广泛传播,大概要在2021年7月前后。

   当时台风烟花袭击魔都,有华夏第一高楼之称的中心大厦开启了防风抗台手段。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有着「魔都慧眼」之称的巨型阻尼器。

   这个阻尼器由一个重达1000吨的质量块和吊索构成,它与主体结构的共振,能消减大楼晃动。軁

   在烟花袭击魔都当天。

   这个词条甚至占据了热搜榜一很长时间,第二是汪峰发新歌。

   另一个可以体现阻尼器属于新兴技术的数据,则是阻尼器的应用场景:

   即便是在2021年。

   整个魔都装有巨型阻尼器的摩天大楼都只有两座,分别是中心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羊城甚至一座都没有。

   当时网上还冒出了一个梗。

   说是因为羊城黑人较多,所以才没有阻尼器......軁

   咳咳,言归正传。

   实际上。

   除了发展较晚外。

   阻尼器的类别也有很多。

   比如它可以分成质量调谐阻尼器、调谐液体阻尼器、黏滞阻尼器等等好几种类型。

   其中调谐液体阻尼器常见于低矮建筑,比如很多二三十楼的小区就会使用调谐液体阻尼器。

   在液体阻尼器中。軁

   液体流动会产生耗散,即经由粘滞阻力将动量转移至液体本体,进而使振动能耗散,从而降低结构的振幅。

   当然了。

   眼下这个时代的流体力学,还远远没有后世那么成熟。

   因此释义上徐云选择了更简单的例子,也就是转生鸡蛋和熟鸡蛋来进行解释。

   而另一边。

   郑涛等人却彻底陷入了震惊与沉思。

   这年头的大学生可不像后世那般烂大街,尤其是郑涛这类理工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思维能力上无一不是同龄中的天花板。軁

   经

   过徐云这么一提点,他们便迅速在脑海中复现出了相关情景。

   因此很快。

   郑涛与周绍平等人便再次对视一眼,彼此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个意思:

   好像.....

   有门?

   至少以他们的思维能力,确实想不出反驳的理由。

   想到这里。軁

   郑涛不由再次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徐云问道:

   「韩立同志,非常感谢你提出的宝贵建议,我现在就去把这个方案报告给组长,或许它会帮上一个大忙。」

   「至于韩立同志....你是在这儿等消息,还是和我们一起去瞭望塔那儿?」

   徐云当然不愿意错过这种场合,闻言便立刻答道:

   「我也过去看看吧。」

   郑涛对此自无异议。

   于是几人很快调转了方向,与老白他们的队员一起走向了瞭望塔。軁

   瞭望塔的位置距离小树林不远,几分钟不到,众人便抵达了瞭望塔边。

   此时此刻。

   瞭望塔边聚集了大概十来号工人,其中大半光着膀子,正哼哧哼哧的沿着瞭望塔底部在上水泥。

   没办法。

   在眼下这种时期,想要对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很基本上的思路就是屯体积.....

   其实也不仅仅是现在,哪怕是后世的2023年,很多p社玩家不也喜欢搞这种事儿么?

   随后郑涛走到了一位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小老头身边,对他比划着说起了话。軁

   小老头约莫五十上下,个子瘦小,两鬓斑白,头上戴着一顶小毡帽。

   听到郑涛的话后。

   他先是微微一愣,转头看了眼徐云,整个人很快陷入了沉思。

   过了片刻。

   只见他摇了摇头,但在郑涛的反复坚持下,表情又开始变得迟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小老头儿还是勉强点了点头,大手轻轻一挥,像是做出了某些决断。軁

   郑涛则兴奋的一立正,招呼着其他人开始忙活了起来。

   长方体的水箱在后世可能不太好找,但对于如今的221厂而言却不算什么稀罕物:

   不同于马兰基地毗邻的博斯腾淡水湖湖,金银滩基地边上的青海湖可是地地道道的咸水湖。

   因此基地内部的用水,很多时候都需要用到一些设备进行外部供应和运输。

   管道是基础,各种水箱则常常用以辅助。

   因此很快。

   郑涛等人便找来了一个符合徐云要求的扁平长方形铁皮水箱。軁

   随后他们通过滑轮组将空着的水箱吊到了瞭望塔塔顶,又把数个水桶轮流送到顶部,依次灌起了水。

   整个过程中。

   其余众人要么在帮忙,要么抱着膀子看起了戏,还时不时把目光投向了徐云。

   二十多分钟后。

   徐云注意到,那位看起来有些混不吝的「老白」弯腰鼓捣了几下,拿着一架仪器上了瞭望塔。

   说来也巧。

   就在老白上楼后不久。軁

   塔楼的南面便吹来了一阵狂风。

   呼啦啦~~~~

   狂风带着大量的砂石席卷而来,灰蒙蒙的遮天蔽日,风力目测最少都在八级以上。

   见此情形。

   现场的工人们纷纷跑到了瞭望塔或者载具后方躲起了风,周绍平则与章公定和乔彩虹合力顶着风沙,将徐云的轮椅推到了一处石垛后头。

   撕拉——

   狂

   风将一片挂在瞭望塔塔身上的布幌瞬间吹起,布幌在空中打了几个旋儿,便遥遥的消失在了众人视野中。軁

   过了足足好一会儿,

   沙尘方才停止了喧嚣。

   待风沙消失。

   瞭望塔周围像是打地鼠游戏般探出了一颗颗脑袋。

   在抖完身上的沙子后。

   所有人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

   瞭望塔塔顶。軁

   接着过了小半分钟。

   在地面上众人的注视下,郑涛忽然从塔顶探出了头,兴奋的大喊道:

   「姚老师!我们水平仪器的测量结果完全正常,塔没在晃!」

   「水箱......」

   「真的有用!!!」

   ......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