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走进不科学

第七百三十章 三弹齐爆!(中)

走进不科学 新手钓鱼人 5714 2024-05-20 23:58

   实话实说。

   当时在听到大于表示自己已经搞出来了红汞炸弹的时候,徐云当时的表情是这样的:

   o.o?

   开什么玩笑?

   这tmd可是传说级武器啊......

   后来他便立刻找到陆光达和老郭等几位有资格接触最高机密的大佬进行了一次秘密论证,最终的结果嘛.....

   自然是推导无误,操作角度确实可以制造出红汞炸弹。

   真·梦想照进现实。

   于是他们立刻联系了首都方面,由位于首都的101重水反应堆进行了秘密协助。

   说起101重水反应堆,这也是华夏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核工程。

   早先提及过。

   所谓重水,指的就是2个氘原子和一个标准的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也称为氧化氘,分子式d2o,相对分子质量20.0275。

   它比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8.0153高出约11%,因此叫做重水。

   重水对中子吸收少的优点,使得重水堆可以使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而不需使用浓缩铀燃料。

   七年前。

   首都经过详细讨论,作出了华夏要发展核工业的战略决策,并决定在关于华夏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上,正式接受毛熊的援助。

   同年4月27日。

   首都派刘渤生、钱秉穹、赵忠尧三人组成代表团与毛熊签订了《关于为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利用原子能的协议》。

   在这种背景下。

   六年前的05月26日,“一堆一器”在首都fs区正式开建。

   三年前的06月10日,回旋加速器调试出束;

   同年6月13日,重水反应堆首次达到临界。

   当初正是因为兔子们建设重水反应堆的动作,让海对面误以为兔子们要搞的是钚弹,一定程度上吸引了海对面的注意力。

   根据后世解密的档案,当时海对面还引用了华夏【灯下黑】的典故,认为兔子们完全有可能在最受关注但理论上又绝不可能的首都进行核武器研制......

   顺带一提。

   这个堪称大开脑洞的方案的提出者,后来的真的脑洞大开了......

   “当时重水堆方面的黄胜年同志秘密赶赴到了我们基地,与我们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实验讨论。”

   提及之前的验证实验过程,大于的表情同样有些亢奋:

   “后来钱秉穹同志亲自与黄胜年同志一同前往了101重水堆,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了一轮秘密实验。”

   “他们使用硫化钠和苛性钠的混合溶液作为浸出剂,硫代亚锑酸钠溶液的电积分为隔膜电积和无隔膜电积,通过碱性湿法炼出了符合条件的锑。”

   “接着再通过旋涡炉挥发熔炼、哔哔哔哔、哔哔哔哔等步骤,最终生产出了符合要求的特殊氧化汞锑。”

   “最后经过金属铯的导入效应,方才得出了您手中的这份检测报告。”

   “原来如此......”

   王浩然这才微微点了点头,接着忽然又想到了什么:

   “于敏同志,如果按照你的思路....咱们今年准备爆的标准核弹是不是也可以改成氧化汞锑做中子源?”

   唰——

   听闻此言。

   台下不少专家们顿时眼前一亮。

   对啊。

   如果说氧化汞锑可以充当微型中子源,那么标准体积的核弹理论上是不是也可以?

   不过令众人有些遗憾的是,于敏很快摇了摇头:

   “很抱歉,恐怕不行。”

   王浩然闻言朝他投去了一道费解的目光:

   “为什么?”

   于敏无奈的一摊手,解释道:

   “因为时间有限,条件实在有些不充足。”

   “氧化汞锑用徐顾问的话来说就是某种‘黑科技’,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理论框架都没远远没有达标。”

   “我设计的这个红汞炸弹仅仅是为了能够生产出微型中子弹,赶上核爆的日程罢了,并不是标准的小体积大当量武器。”

   “当然了,氧化汞锑这个物质本身的研究前景还是很广的,至少按照目前的物质特性来看,它应该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国防材料。”

   大于话刚说完,徐云便赞同的点了点头。

   确实。

   大于鼓捣出来的这玩意儿虽然也叫红汞炸弹,但和后世传闻中的毛熊版本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

   后世对于毛熊版本的说法非常的唬人,据称只有拳头大小就能爆发出数千甚至上万吨当量的威力。

   要知道。

   小男孩也不过是1.5万吨tnt量级罢了,而小男孩的宽度足足有71厘米,长度更是长达三米。

   尽管说一个是核聚变一个是核裂变,但这种差距依旧很吓人——因为氢弹的威力虽然强,可同样也是需要很多硬件结构做支撑的,体积很难缩小到拳头的量级。

   而大于搞出的这个红汞炸弹却不一样。

   它属于体积缩小但威力也缩小的情况,核心目的是为了解决普通中子源无法支持微型中子弹的壁垒,严格来说并没有那么黑科技。

   用后世游戏里的话来说就是有点超模,但还没夸张到自瞄锁头的程度。

   不过另一方面。

   正如大于所说,氧化汞锑这个物质的研究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在此之前包括王浩然在内,很多人对于氧化汞锑的认知仅限于这是一种价格高昂的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虽然理论上可以用于核研究,但问题是如今有很多比氧化汞锑要便宜的替代品存在。

   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氧化汞锑这玩意儿都只能被放在角落里落灰。

   但眼下却不一样了。

   随着大于搞出了设计方案的同时,氧化汞锑的价值也被一同开发了出来:

   具备放射性,代表着可以用来做探测、

   比铍更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代表着可以参与到电子工业的生产中、

   上佳的催化效果则可以运用在有机合成、气体处理和石油加工等领域.....

   如果再把以上诸多特性一综合,一个绝佳的新方向就出现了:

   航空航天。

   没错。

   航空航天。

   在徐云穿越来的后世,氧化汞锑虽然在没有公开的核弹制造案例,但它本身是一种很重要的国防材料,核心应用就是火箭发射。

   所以国内那些号称自己手上有货的人使用的话术,基本上都是【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里面搞出来的,第二吨半价哟亲】。

   换而言之。

   即便氧化汞锑今后在核弹上的进一步研究遇到了卡壳,也可以同步转向航空航天领域。

   毕竟别忘了.....

   杨振宁所设想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器,就是一个标准的航天项目呢。

   当然了。

   置换这种前景的“代价”也很明显,那就是毛熊版本的那种黑科技基本上是没啥可能出现了——不过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还算事儿?

   后世别说红汞炸弹了,中子弹甚至氢弹都没有实战过呢。

   截止到2023年,亲眼见证过原子弹威力的也就那么些个熟人罢了。

   因此比起实战能力,概念上的威慑....也就是证明自己掌握了这项技术,显然要比前者更加重要一些。

   “......条件不足啊。”

   王浩然下意识摸了摸下巴,很快也理解了于敏的意思:

   “这倒确实是个问题,咱们如今的工业水平还是有些不足,短时间内搞出标准版的氧化汞锑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不过我认为咱们可以把这个项目联名报上去,作为一个备忘录性质的课题存档。”

   “等到咱们原子弹爆炸成功,届时的人手就可以一部分研究氢弹的小型化,另一部分去研究氧化汞锑在核武上的应用了。”

   “于敏同志,你觉得怎么样?”

   “这个安排很合理。”

   于敏很快点了点头,但很快便又话锋一转:

   “不过......”

   王浩然看了他一眼:

   “不过什么?”

   于敏有些憨憨的挠了挠头发,脸上露出了些许羞涩的笑容:

   “不过浩然同志,氢弹小型化的技术....我们小组已经在三天前突破了。”

   王浩然瞬间呆立当场:

   “?!”

   整个会议室现场亦是落针可闻。

   过了足足有好一会儿,王浩然方才带着惊愕回过了神:

   “于敏同志,你说什么?你们解决了氢弹的小、型、化?!”

   大于再次露出了一道人畜无害的笑容。

   王浩然感觉自己有些麻了。

   要知道。

   氢弹的小型化和上头提到的微型中子弹可不是一个概念,微型中子弹是属于【体积威力等比缩小】的范畴,而氢弹小型化指的则是体积缩小威力不变——这个逻辑之前用体重身高的例子解释过一遍。,

   从战争角度上来说。

   核武器在试爆成功后只能算是走出了第一步,实战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局限——因为它的体积太大了。

   没有完成小型化的核武器要达到一定的当量还得用重型轰炸机运到头上去扔(参考霓虹),或者大型固定发射场发射重型火箭(参考阿三),操作繁琐不说还容易被拦截。

   当年海对面之所以能投弹成功,很大部分原因在于霓虹的拦截技术很不成熟。

   而核武器完成小型化后就不一样了,用战略轰炸机在敌方领空1000公里外就能发射,还能搞降落伞空投,各种千奇百怪的姿势都能给你解锁开来。

   说句有点直白的话。

   没有完成核武器小型化的华夏如果真和海对面干起来,那么想要把核武器投到海对面本土其实可能性很低。

   倘若真的发生了战争,兔子们能做的就是从附近拉个垫背的——你敢打我?敢打我就把原子弹丢到霓虹棒子那边,大家一起完球!

   但核武器小型化之后就不一样了。

   无论敌人来自地球的哪个角落,兔子们都有办法威胁到他们的本土。

   可以这样讲。

   只有完成了核武器的小型化,华夏才能真正具备挺直腰板的底气。

   因此眼下听说大于解决了氢弹小型化的问题,王浩然哪能不激动?

   实际上。

   此时此刻失态的远远不仅是王浩然一个人,其他诸多专家的脸上亦是惊喜不已。

   例如之前负责钋保护层研制的冯吉便忍不住举起了手,对于敏问道:

   “大于,你说的是真的?你应该知道小型化代表着什么。”

   眼见冯吉语气严肃,大于便也收起了之前的腼腆,同样肃然说道:

   “冯主任,今天这么多同志都在场,我可不敢糊弄你们。”

   “之前在解决了微型中子弹中子源的问题后,我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到了氢弹的小型化研究里,虽然时间比较紧张,但最终还是幸不辱命。”

   “关于这点陆光达同志、厂长、钱秉穹同志还有徐顾问都可以为我作证,至于小型化的理论基础则是哔哔哔.....”(突然发现哔哔大法真好用,其实我也不知道啥原理来着,笑......)

   看着又是一口消音词的大于,徐云倒已经有些见怪不怪了。

   比起红汞炸弹,徐云对大于搞定了氢弹小型化反而还有点心理准备。

   早先提及过。

   今天这个改组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将一些原先完成了理论推导的同志们也并入应用生产小组,以此提供类似顾问的职能。

   而这些同志在过去这段时间的空窗期其实也都有着各自的任务,其中大于所负责的就是氢弹小型化的理论研究。

   虽然三个月就搞定了氢弹小型化原理听起来有点扯,但原本历史中的大于在小型化这块确实极其挂壁:

   他从一年前就进入了氢弹研发的轻核组,不过由于原子弹优先级的问题,轻核组直到三年后其实才算是正式开展工作。

   然后大于花了11个月便解决了氢弹的小型化问题,剩下的一年多都是氢弹的生产时间.....

   没错。

   兔子们最早试爆的氢弹就是小型化的。

   海对面的第一颗氢弹高6米,直径为1.8米,重达65吨,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战价值。

   毛熊的氢弹小型化要好一些,但当量只有40万吨。

   而兔子们试爆的氢弹当量达300万吨,且能让飞机带走,其挂壁程度可见一斑......

   要知道。

   原本历史中的大于并没有人为他指导大致方向,j501计算机的算力和每天的使用次数也有限——而且这玩意儿在魔都,很多时候电报传输的加密解密时间都比计算时间要多。

   可眼下却不一样。

   得益于徐云的出现,计算机所将两台电脑都运到了221基地,其中一台在徐云的建议下专门交给了大于小组使用。

   如此一来。

   有了徐云未来视野在大方向上的支持、有了一台不需要花时间加密解密还可以24小时使用的计算机,再加上大于超凡的脑子......

   一个有关氢弹小型化的奇迹,就这样诞生了。

   我和大于真强.jpg。

   ........

   注:

   今天咳嗽很厉害,术后伤口好像也有点问题,本来想今天请假的,但突然发现今天是公祭日,那说啥都得更新一下...明天可能请假可能不请,具体看情况。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