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科幻末日 走进不科学

第三百五十六章 项目组成立

走进不科学 新手钓鱼人 4978 2024-05-20 23:58

   小陆。

   听到从潘院士口中冒出的这个人名。

   徐云内心在讶异的同时,也陡然冒出了一股惊喜。

   纵观整个科大校园。

   能被潘院士冠以小陆、同时又在极化激元和高斯玻色取样等方面能够帮助到徐云的人,有且只有一位,

   那就是……

   陆朝阳!

   一个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了解这人后会觉得自己上了个毛的超级学霸。(上本书我曾经解释过,这里再解释一下,请不要将另一本学霸文的同姓角色套在这位身上,这是一位现实人物,把yy的模板套在现实人物身上其实是一种很不公平的做法)

   陆朝阳在他28岁那年就成为了中科大的正职教授、今年四十岁的他一共发表了rmp——篇,nature/iee5篇,nature子刊9篇,pnas4篇,physsreports1篇,physalrevieletters29篇,相关引用6700多次……

   当初在小牛画像中出现安踏的彩蛋后,陆朝阳还对此做出过一个很合理的解释。

   只是此前由于陆朝阳微信没回…咳咳,忙于某些工作的原因,徐云一直没怎么和他进行接触。

   结果没想到……

   潘院士居然把陆朝阳这个大佬塞到了自己的课题组里?

   而就在徐云心思泛动之际,一旁的潘院士又出声道∶

   “小徐,怎么样,愿意让小陆进组帮忙吗?”

   徐云连忙回过神,用力点了点头∶

   “当然愿意了,陆教授能来帮忙可是我的荣幸。“

   “只是老师,陆教授他不是一直在您的组里跑课题吗,怎么会…”

   徐云上辈子和陆朝阳的关系还算不错,所以对于陆朝阳进组的安排并没什么意见————极化激元和高斯玻色取样本身也不是徐云的业务范畴,你让他来搞也搞不出啥成果。

   既然如此。

   还不如把这部分课题交给相关人士来做。

   这样的话,自己对孤点粒子的研究还能蹭上一些精尖的设备。

   只是徐云奇怪的是……

   陆朝阳一向是潘院士的左膀右臂,当年科大表白墙上甚至还有腐女在嗑这二位的cp,眼下潘院士为什么会安排他进自己的组呢?

   即便潘院士的主项目有赵政国“分功“,也不至于直接把陆朝阳给移出来吧?

   看着一脸疑惑的徐云,潘院士笑了笑,解释道∶

   “小徐,我先问你,如果小陆在你的课题组中解决了孤点粒子在极化激元和高斯玻色取样方面的问题,那么论文发表的时候,你会给他相关论文的一作署名吗?”

   徐云毫不犹豫的点点头∶

   “那当然会了。”

   他这可不是在客套或者受形势所迫说出来的违心之论。

   要知道。

   按照潘院士的任务分配。

   徐云这个项目组如果一切顺利,最后应该会有七到九篇涉及不同内容的论文产出。

   这些论文有的可能“只有”中科院二区水准,有的却可能达s子刊甚至主刊的质量。

   假设哈,假设所有问题一波通关,大概有三个成果会达s的主刊水平∶

   孤点粒子的测绘运用、

   孤点粒子的势垒模型、

   孤点极化激元、

   以及空间相干性的内容。

   至于届时论文的一作人选,自然是冠以相关内容的负责人的名字。

   其中徐云准备自己带队解决的只有孤点粒子的量子态以及测定模块运用,也就是多篇2区加上1s的期刊———依旧是假设一切顺利的情况。

   至于剩下的其他几个方向已经超过了徐云的能力范畴,只能拜托陆朝阳去完成。

   (本章未完!)

   如此一来。

   相关论文一作的署名必然只能属于陆朝阳,徐云可没这脸皮去干摘桃子的事情。

   即便徐云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他也不会去管这几个方向,而是会去考虑光环的其他奖励问题——例如止血明胶,那也是个妥妥s主刊的研究方向。

   换而言之。

   只要陆朝阳能力足够,或许能产出三s论文。

   而这么多s成果……

   想到这里。

   徐云的表情不由微微一怔,心中隐隐冒出了某个猜测,猛然看向了潘院士∶

   “老师,莫非陆教授……准备去冲那座山峰了?”

   潘院士闻言沉默了几秒钟,伸手扶了扶眼镜框,表情依旧看不出波动∶

   “是有这想法,不过准确来说,这是一次尝试。”

   “无论是我还是小陆,都没有任何把握这次能保证攀到峰顶——毕竟小陆他才四十岁,未免太年轻了一些。”

   砰砰砰————

   听完潘院士的这番话,徐云的心脏顿时飞快的跳动了起来。

   原来如此……

   他就琢磨着潘院士怎么会舍得把陆朝阳这个左膀右臂安排到自己组里呢。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

   众所周知。

   华夏的科研体系除了学士-硕士-博士-副高(副教授)-正高(教授)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特殊序列。

   那就是青尖、优青、青江、青千、杰青、长江、大千。

   其中青尖,指的是青年拔尖人材。

   这是一顶目前市场上认可度很高的铁帽子,薪水行情大约在30-40万之间。

   优青,则是优秀青年基金。

   目前除了国内优青,还有一个海外优秀青年,简称海优。

   大概意思就是在外面读博士,或者在外面做博士后,做的挺好,论文挺多,然后引进回来当教授or副教授。

   剩下的青江便是青年长江。

   青千指的是青年千人等等……

   青年长江又叫做小长江,对标的是优青,可以算是青年阶段达到的第二高梯队。

   这一档再上去便是杰青,可以对标长江学者和大千————其中大千的全称在国内是一个禁词,甚至互联网都搜不到,为的是保护那些上榜人才。

   另外在小长江之上、长江之下还有一个万人计划,地位上显得稍逊一筹。

   也就是说。

   ‘青,字头的极限,便是杰青。

   目前国内杰青的资助力度大概每年国家拨款四五百万,所属单位一般会1比1配套经费,偶尔也有1比2和1比3的。

   杰青的本子大概每年三月份左右提交,然后初审,初审过了就上会,再往后就是一些404的内容了。

   同时作为国内科研帽子的第一梯队,杰青还有一个别称。

   叫做……

   半步院士!

   而陆朝阳早在数年前便入选了杰青名单,并且随着成果的积累,他已经有了冲击那座科研最高峰的资格。

   一旦能登上山顶,那就是……

   华夏院士

   但这看似简单的一步之遥,实际上却难如天堑。

   首先横在陆朝阳面前的,便是他的年龄。

   陆朝阳是82年生人,今年刚好40岁。

   而华夏最年轻的院士叫做卢柯,当选年龄38周岁。

   比卢柯年纪稍晚点的是张亚平院士,同样也是38周岁多一些的时候选上的院士职称。

   但是……

   这两位大佬都是在十多年前评选上的院士职称,这些年实际上在年龄这块国内的线一直都在收紧。

   除此以外,他们的研究方向也远远没有量子物理这般非议重重。

   (本章未完!)

   可以这样说。

   若不是这几年九章计算机、墨子号卫星以及今年的诺贝尔奖,很多人对于量子物理的概念都是模糊的。

   更关键的是……

   评选过院士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华夏院士的评选其实在规则上非常的严格。

   一般来说。

   华夏的院士评选两年一次,增选奇数年一次。

   凡是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的有效候选人,就要停止申报一次1次————这就基本上代表着你的院士之路gg了。

   每一次的申报评选,都是在消耗掉自己的复活甲。

   因此对于陆朝阳而言。

   他必须尽可能的抓住各种出成果的机会。

   但如果留在潘院士的团队,陆朝阳即便做出了成果,也很难脱离潘院士的影子。

   因此……

   这次潘院士便将一部分课题转移到了徐云的项目组,由陆朝阳独立进行完成。

   以陆朝阳的能力。

   那些课题保底最少能出两s级的论文,运气好三篇甚至四篇也不是妄想。

   这种成果对于陆朝阳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即便是普通院士也不一定能在短周期内产出这种量级的成果。

   这就是发现了一个新物质…或者说新微粒的好处,就和副本开荒一样,所到之处都能找到不少有价值的装备。

   至于徐云嘛……

   对此自然没有意见。

   毕竟就像上面说的,术业有专攻。

   如同学霸文作家写不来狗粮文一样。

   徐云在极化激元和高斯玻色取样方面的知识积累相当有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靠着自己的能力解决这几个内容。

   如果潘院士不提供人选,徐云也会自己去找人————只是找的不是陆朝阳这种挂壁罢了。

   因此陆朝阳和徐云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摘桃子、抢功劳或者ntr的情况。

   所以没怎么犹豫,徐云便当场应下了这件事。

   ………

   一周后。

   中科大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

   ‘世界之眸,光源实验舱。

   一群头戴口罩、身穿实验服的年轻人聚集到了实验舱的入口外。

   徐云看着面前这十多位发际线一个比一个高的校友,与站在身边的陆朝阳对视一眼,主动上前一步,微微躬身∶

   “各位师弟师妹,师兄师姐,大家好,我是徐云。”

   “......“

   徐云低姿态的做法显然有些出乎众人的意料,不少人虽然带着口罩,但眼中却清晰的流露出了些许错愕之色。

   毕竟别看徐云在物理领域只是个硕士。

   无论是他的导师、他在生物方面的科研成就以及商业成就,都足以令现场的所有人对他心生重视。

   因此在众人看来。

   今天徐云的态度应该是生硬与傲然兼具,说不定还会用些手段抓上一两个倒霉蛋立威,以此达到掌控团队的效果。

   结果没想到……

   徐云的姿态居然如此温和?

   不过众人的错愕只持续了几秒钟,一位个子很高的男生便先一步回道∶

   “徐神好!陆教授好!”

   高个子男生的回应迅速将其余众人都拉回了现实。

   片刻过后。

   场地上便响起了整齐的问候声∶

   “徐神好!陆教授好!”

   徐云双手合十,放在鼻子前方抖了几下,算是一个回礼。

   陆朝阳则站在一旁抱以微笑,算是以此隐隐表明了自己不会鸠占鹊巢的态度。

   打完招呼后。

   徐云输入试验舱密码,电子门随之开启。

   众人依次入内。

   (本章未完!)

   徐云和陆朝阳二人来到了操作台前。

   只见此时此刻。

   二人面前的操作台屏幕上,赫然写着这次项目组的代号————

   谛听!

   ……

   注∶

   现实情节需要马甲,可以在这句话后留言年龄性别名字,想要具体专业也行,但要求越少登场越快。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