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小说 天墓之禁地迷城

第四百零七章 承露盘

天墓之禁地迷城 吴半仙 2314 2023-09-19 23:28

  www.vlp.kim,天墓之禁地迷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首诗我虽然知道,但却不知道出处,于是问他:“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百度&搜索@巫神纪+www.@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这个我知道,难道不是主席的诗吗?”

   李东摇头道:“主席只是借用了一下,前半句是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文是: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我听的是一头雾水,问他:“这到底说的是什么?又和那个柱子有什么关系?”

   李东叹了口气说道:“那个东西叫承露盘,全称是金铜仙人承露盘。说起这东西的来历,那可就说来话长了……”

   接下来,李东将承露盘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而那白衣女孩和小小两人,也停下来默默的静听。

   这话要从汉武帝刘彻说起……

   自秦始皇嬴政起,历代帝王们就开始追求长生不死的成仙之道,其中以汉武帝为最。

   他遍寻海外仙洲及甘液玉英,以求“长生不死”,为求得和渺茫的仙界达成一种神秘的“生命信息”上的契合,不惜斥重资去营建一系列接待仙家的建筑,承露盘仙人像为其中一项规模较大的工程。

   那么承露盘还有什么作用呢?自古以来,“露”被附会为瑞祥之物。

   《初学记》引《瑞应图》说:“露色浓为甘露,王者施德惠,则甘露降其草木。”可见,“甘露降”是帝皇施仁政、德泽万民的征兆。

   又据汉朝郭宪《洞冥记》载:“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玄黄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指汉武帝)。帝遍赐群臣,得露尝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这则传说反映了汉人的普遍心理,即认为服用甘露可以祛病延寿。

   基于标榜德政和求长生两种考虑,汉武帝在长安建造了承露盘,用以承接上天赐予的甘露。

   《太平御览》:“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一零九年)作甘泉通天台。……上有承露盘擎玉杯,承云天之露。……元凤年间(前八零年--前七五年)台自毁,榱桷皆化为龙风,随风雨飞去。”

   《汉武故事》:“筑通天台于甘泉,去地百余丈,望*悉在其下,望见长安城。武帝时祭泰乙,上通天台,舞八岁童女三百人,祠祀,招仙人祭泰乙云。……上有承露盘仙人掌擎玉杯,以承云表之露。”

   这两则关于甘泉宫通天台上的承露盘的记载,并不见于正史,而《汉武故事》又属志怪笔记,内容荒诞,多不可信。这里记载的如通天台居然自我毁灭,并化龙凤而去,何等神奇。这显然不能当信史来读。但它所记载的如通天台之高可通天,站在台上,尽览长安城;又如武帝祭祀天神泰乙的盛大规模,或可作史料以资参考。

   真正为史学界认同的承露盘有两座。其一为柏梁台上的承露盘;其二为建章宫神明台上承露盘。

   汉武帝听信方士之言,以为将玉磨成粉屑后和露水饮用,可以长生。为了求取这来自上天的纯正的清露,汉武帝在柏梁宫建造了高达二十丈的铜质承露盘。但可惜的是,这座承露盘最后竟毁于火灾。

   但柏梁火灾后,汉武帝似乎还未从迷梦中惊醒过来。他在柏梁宫火灾的同一年,迫不及待地兴建了建章宫。这是他误信越巫的无稽之谈,以为火灾发生后,要马上起建新宫殿,且必须把规模搞得更大,建筑材料选用香闻数十里的上等香柏木,这样才能克制火灾。

   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服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从这些记载来看,虽然建章宫的气势更为宏伟,但神明台上的承露盘较之柏梁宫的,无论在体制、质料、用途等任一方面上,都并无两样。

   承露盘中承接的仙露,这仙露获得之法繁杂而隐秘。别看这承露盘兴师动众工程浩大,其实这... -->>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