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皇贵妃

第 87 章 媚主

皇贵妃 卿隐 38111 2024-05-21 01:47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

   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

   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

   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

   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

   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

   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

   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

   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

   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_[(.)]????╬?╬?()?(),

   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

   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

   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_[(.)]◣‰◣♀?♀?◣()?(),

   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

   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

   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

   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

   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

   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

   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

   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想看卿隐写的《皇贵妃》第 87 章 媚主吗?请记住.的域名[(.)]???*?*??

   ()?()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转过春,元平二十一年三月。

   紫禁城风平浪静()?(),

   好似那位娘娘薨逝造成的影响已然消弭。随着选秀圣旨的下达¤()_[(.)]¤?¤#?#?¤()?(),

   前朝诸臣也皆暗松口气,看来是他们担心多余,圣上并非桎梏于情爱()?(),

   依旧是从前那睿智果决的帝王。

   自古言情深不寿,帝王尤忌。纵观古今凡耽于情爱的君王无不结局惨淡()?(),

   轻则后继无人,重则败国亡家。

   先前他们几次三番上表奏请安葬文娘娘事宜,皆被圣上按住不发,再有宫中暗道消息传来道是圣上夜夜与那瓮相对,更是令他们心惊肉跳时刻难安,唯恐这势位至尊的帝王勘不破情关,来日拖着整个大梁国为之殉葬。

   好在,最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

   选秀之日定在花朝节。按照圣谕,那日要开大梁中门迎众秀女入宫。放在往日,这般违背祖制之事他们断是要竭力上表劝阻,可如今朝臣们无不积极响应,尤其是礼部官员更是巨无巨细的安排选秀各项事宜。

   随着花朝节的日期趋近,宫里陆续的退换下来白绸、祭灯等物,宫人们也收了孝带麻衣,换作了正常装束。

   京城百姓也闻风而动。

   各家各府也收了缟素,街上的酒楼店铺陆续重新营业,百姓走出家门,京城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花朝节这日,大梁宫迎来了众多车辕挂各色鲜妍花卉的马车。

   娇嫩鲜活风姿各异的众秀女齐聚大梁中门前,按序排队,由黄门发牌引领进入金碧辉煌雄浑气派的大梁皇宫。

   香粉扑鼻,莺声燕语,好一派盛世美人图。

   见者无不欣慰,心中感叹,这才是大梁宫该有的气象。

   二十四衙门的太监所里,冯保吊着一口气,示意伺候在床前的小太监近前。

   “几……时……”

   小太监仔细分辨后,忙望了望屋里滴漏,回了声:“干爹,日禺了。”

   病入膏肓的人,闻言灰败脸上浮现抹回光返照般的亮色,耷拉的眸子也奋力睁了睁。

   “是时……时候了……”

   小太监瞧的真切,自知对方大限将至,不由抬袖擦了擦泪。看了看外面日头,忍住悲伤又迟疑着开口:“这个时辰秀女刚入宫……干爹,要不您再撑撑?”

   正月初一打水殿回来那日起,干爹他就病倒了,却不肯延医问药,就这般卧在病榻一复一日拖着,直至拖入此刻药石罔医的地步。

   他进宫时日浅为人也鲁钝,看不透其中深意,可干爹的决定他无法阻拦。最后能为干爹考虑的,也只是望干爹好歹撑过这一日,否则殁在这大喜的日子里,宫里怕是嫌晦气,对干爹也不利。

   知道时辰至了,冯保浑身松懈下来。

   这日好,正正好。

   他临终前收的这干儿子悟性不够,所以勘不破其中真意。能拖着病躯殁在这日,于他而言,方是缴天之幸。

   长乐宫那位薨逝那夜,他便知自己死期已至。纵使是那位的求仁得仁,可到底也是他这位御前行走之人给了可乘之机,追根究底,他也脱不了干系。

   冯保睁着双眼,直直望着昏暗室内的帐顶。

   除夕那夜养心殿的情形历历在目。

   这些时日,他无时无刻不在回忆着当日的情形,每个细节都现于他脑中反复琢磨。起初他脑中乱糟糟毫无头绪,始终无法理清御前行走多年的他,在当时那种情形为何会有那般纰漏。哪怕被圣上突如其来的晕厥惊住,可事关长乐宫那位娘娘的生死,他怎可轻而视之?

   再难的事,也架不住日复一日的琢磨。后来,他隐约琢磨出些味来,顺着这丝痕迹继续往下推敲,渐渐地似乎真的摸到了让他感到骇目惊心的真相——

   他,在媚主。

   是的,媚主,这是他身为太监的本能。正因为御前行走多年,这种本能更是深刻在骨髓里,有时候下意识的举动连他都会不曾察觉。

   譬如除夕那夜。

   圣上的那句赐死,可当真是无心之言?

   一想至此,冯保就只觉浑身发冷。

   帝妃决裂的那段时日,宫里风声鹤唳,他御前行走时便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胡乱揣测唯恐触了霉头。可即便未敢分析圣上对长乐宫那位的态度,可一些细枝末节还是会被他停留在潜意识中。

   或许这就导致了,那一夜那一刻的到来时,在决定性的至关时刻里,潜意识察觉到杀机的他,在媚主意识的驱动下,让他下意识去疏忽,去忽略,继而促成帝王要达成的结果。

   多么可怕,潜意识里,替帝王做了这决定。

   直接或间接,经由他这,完成了最后一环。

   越是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他越是清楚自己没了活路。

   冯保朽木死灰的脸上露出苦笑。

   他哪里能活,又哪里敢活?

   弥天大祸啊,他当真死得不冤。

   御花园上空响起了烟火炮竹声,传到二十四衙门这,让那病榻前的小太监不由将目光转向门外上空处。

   纵使白日里烟花看的不太真切,可那声声腾空炸响声,也能让人感受到花朝节的喜庆。

   冯保偏头看去,灰暗的眼里有莫名的意味。

   一代新人替旧人,亘古不变的道理。

   可放在当今这里,就是不知可当真行得通?

   近前伺候这么多年,论对这位梁帝的了解,满宫里没人比他更甚。尤其这一刻,他比任何时候都清醒,甚至觉得比帝王本人对自身的了解都更甚半分。

   圣上痛恨背叛,尤其在挽回无望之际,断弃之念由生。

   大抵那时,这位圣上觉得自己能承受的了失去。

   可冯保却隐约觉得,他的这位圣上,大抵也高估了自己。

   别看如今前朝后宫风平浪静,也别看此刻御花园秀女如云的热闹。内里压着什么,谁也不好说,须知隐而不发方是最为可怖的。

   他眼中不由浮现了长乐宫娘娘薨逝那夜,那位的种种异常,还有那尚未下葬的瓮……听闻,至今都摆放在养心殿里。

   不知是不是死亡将至的缘故,他又觉得身上阵阵犯冷。

   身旁的小太监察觉,赶忙又给他裹了裹被子。

   冯保看向他,吃力动了嘴唇:“早些……出……宫去……”

   能出宫就早些离开罢,别如他这般,纵然风光半生,可到头来也落个凄惨病死的下场。

   就这病死,也是他求来的,是他最好的结局。

   他不敢活,不敢赌,唯恐活到了那痛失所爱的帝王绷不住那日。待到帝王悔痛到不可抑制之时,那便是他冯保死无全尸之日。

   所以,倒不如早做打算,好歹留个全尸,也给身后族人留条活路。

   御花园上空的焰火不断,冯保遥遥瞧着,感到身上的力气逐渐远离,感到眼前的视线逐渐在模糊,脸上却露出些轻松的笑来。

   殁在今日好啊,不枉他撑了这般久。

   因为殁在这日,方能对那位娘娘表忠啊。

   没看见那殉主而去的奴婢念夏,生时,圣上厌弃极甚,甚至对其有迁怒恨意,可待其随主去了,圣上却下旨给了封号,追封为县主,葬于守灵人墓冢中。

   可见,忠于那位娘娘的人,是会被优待的。

   而他冯保,如今想要的,就是这份优待。不求多,分毫即可。

   最后看这世间一眼,冯保缓缓闭了眼。

   黑暗袭来的那刹,眼前好似掠过了随圣上在文府的惊鸿一瞥,仿佛见到了圣上失神间无意识掐折了花枝。

   宫中人情淡薄,早在冯保失势的那刻,手下人多以鸟兽散,至人去了身边也只剩个憨直的小太监。那小太监对冯保的身后事没个章程,求来求去最后求到了曾拜冯保为干爹的吴江身上。

   如今的吴江,是东宫的掌事大太监,宫里的红人。

   吴江阴阴的盯着跪地的小太监,听闻冯保死了,露出几分扭曲的笑来。

   那会他正被皇贵妃娘娘委派去安排那些被遣散的宫妃事宜,因为有妃嫔家住南方等远地,所以外头游走的时间就多了些。直待娘娘薨逝许久,他方惊闻噩耗,当即只觉五雷轰顶。

   紧赶慢赶的回京,当他软着腿脚连滚带爬的往长乐宫奔去,得到的只有两扇将永世紧闭的殿门,以及空气里若有似无的焦味。

   他失魂丧魄,始终不敢相信娘娘怎么会投湖,又怎么会随那水殿一道化为灰烬。

   “吴、吴总管,您就看在曾经冯大监照顾的份上……”

   吴江呵了声,尖细笑着:“说什么笑话呢,冯大监照顾咱家,咱家曾也孝敬过他不是?再说了,一个狗奴才,草席裹裹就成,还想做什么,风光大葬?要不要葬皇陵啊?”

   小太监被骇住,说不出话来。

   东宫的其他宫人都垂低了脑袋,不敢听也不敢传。

   自打这吴总管入主东宫后,宛如疯狗,逮谁咬谁。

   如今宫里冯保失势,掌印太监未再定,因而这东宫里的吴总管便成了宫里一等一的掌实权人物。

   饶是其行事跋扈又狠毒,却无人敢违逆,但凡有敢去告发的,一律不明不白的从这宫里彻底的消失了。

   偏对此恶行上位对此不闻不问,无疑中助长了其气焰。

   现在满宫对其又憎又惧,偏又不得不毕恭毕敬的对他,就连朝臣们都知宫里有这么一号人物。

   挥手令人将小太监拖下去,吴江整整衣服,来到东宫的书房前停住,侧耳朝里细听着。书房里,有大学士在教皇太子念书,有声音不间断的从里面传出。

   吴江抄着手不动声色的听着,里头大学士讲多久,他就在外头站着听多久。既防旁人对皇太子不利,也防旁人教导皇太子时夹带私货。所谓的私货,于他而言便是讲皇贵妃娘娘的坏话。

   有烟花腾空而起,他抽空看了眼,眼神渐有毒辣之色。

   秀女入宫,想来不久那些皇子皇女便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必会威胁皇太子之位……还有两个封地的皇子,皆比皇太子年长,留在封地,来日也皆是隐患。

   吴江一下一下抚着拂尘。

   他得让皇太子殿下,稳稳的坐这位子。

   除了娘娘的皇子,谁也不配坐那位子。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 | 最后一章没有了,前往书页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