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天命在我

36. 驿馆投诚 “雁鸣亦永远忠于公主。”……

天命在我 桉柏 6824 2024-05-13 19:53

   去往宿阳的官道沿途都有驿馆,除了特别荒芜的地方需要露宿扎营,其他时候都可以在驿馆过夜。

  离开朝鹿城的第一夜,使节团在武国的一座小城内暂歇,城主早就得到了消息,诚惶诚恐亲自相迎,还想设宴招待,忠顺公直接推拒了。

  商悯也觉得这样太麻烦,她宁愿住驿馆,哪怕条件简陋些。

  她身边跟着跟着从王宫带出是宫女,其实她们都是从暗卫营中挑选出来的高手,乔装成宫女的样子是为了随时保护她。

  至于与商悯同行的姜雁鸣,行头就比较简单了,仅有一名武艺还算过得去的侍从相随。姜国的朝贡礼也颇为寒酸,东拼西凑凑出了二十车,大部分都是煤矿铁器。

  一直待在房间门里未免憋闷,商悯没叫侍女跟着,独自从驿馆二楼下来喂马。

  门一推开,正好碰见同样打算下楼的姜雁鸣。

  他见到她当即行礼:“大公主。”

  “怎么不去歇着?”商悯随口一问。

  “心中烦闷,无心歇息。”姜雁鸣没有掩去脸上的忧色。

  白日里两人同坐马车,却相顾无言。

  远离故国,不知何时才能归家……他们心中烦恼的乃是同一件事。

  尤其是姜国把姜雁鸣送来武国时就是抱着联姻的目的,他骤然离家本来就忐忑,结果留在武国不过几日质子令便传到了天下诸侯手中,他又要被当做质子送去宿阳。

  在这种情况下,姜雁鸣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他认定此行必定无归,他再难回到姜国。

  “我去喂马,你可要随我逛逛?”商悯主动道。

  姜雁鸣受宠若惊。

  公主相邀,断没有拒绝的道理,他毫不迟疑地点了下头,跟着商悯下了驿馆。

  天色已暗,马厩里的马也在休息。

  草料就在马棚子一旁放着,商悯抓起一捆草料,走到了自己的枣红马面前,把草料扔到了食槽里,拍掉手上的灰尘。枣红马拿鼻子拱了拱商悯的脸,埋头吃草了。

  “这马是公主当初在北疆骑的那一匹?”姜雁鸣惊讶道。

  “没错,它挺听我的话,就带着了。”商悯抚摸马的鬃毛。

  姜雁鸣一凛,一瞬间门觉得她意有所指。

  听话的马就带着,他要是听话呢?是不是会被她视为亲信,有机会追随她身侧?

  来武国前父亲母亲对他耳提面命,要他找机会讨好武国的大公主,最好能让大公主对她有好感。姜雁鸣不是无知的孩童,当然知道父母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他心怀抗拒,但他是姜国公子,在一些事情上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后来遭遇鬼方袭击遇到商悯是偶然。

  在山中相处的短短时日,商悯在姜雁鸣的记忆中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记,因为这个印记,他对商悯的感情极其复杂。

  这种感情,叫做“敬畏”。

  姜雁鸣敬佩商悯的武道修为和在追杀下逃出生天的智谋,感激她救了他的命,然而他同样畏惧她杀人和舍弃他时的果断和冷酷。

  在他心里,商悯的形象相当神秘,他不敢探究,亦不敢主动接近她。

  现在商悯说“听话的马就带着”,这是否是一种隐晦的暗示呢?她想要他投诚?

  姜雁鸣生长于姜国宫中,自小见惯了争权夺利,作为公主的商悯必然也是如此,他觉得商悯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你父亲为什么派你为质,不派你的其他兄弟姐妹?”商悯突然转身,一双眼直直盯着姜雁鸣。

  “大哥十二岁,被早早立为继承人,我十岁,为次子,其余弟妹皆是年幼,只有我去。”姜雁鸣苦笑,倒也不觉得这些话有多么难以开口。

  他私下里也疑惑为何武国派商悯去当质子。

  姜国主曾笃定道,假若大公主不半途夭折,武国王位必定由她继承,只因武王对这位长女极其看重。宠爱可以作假,但是那种政治层面的重视作不了假。

  不过思来想去,可能商悯去为质的缘由跟他是一样的。

  武国王族人丁单薄,次子年幼,能去为质的只有商悯。

  其实各国王侯,继承人通常都是长子长女。

  年龄就是先天优势,谁先出生谁先长大,谁就能先一步布局朝堂拉拢帮手结交朋党。

  血脉后代之间门年龄相差过大,年长的那个往往对年幼的那个具有压制力。

  打个比方,商悯比商谦大了六岁,这意味着她能比商谦先六年进入朝堂接触政事。

  六年过去商悯已经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获得了一批大臣的拥护,而商谦才是个初出茅庐的政治新手,没经验也没人手,进了朝堂会先迎接来自长姐及其同党的残酷打压,如何能起势?

  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许多诸侯国都是这种继承模式,武国情况要稍微特殊一点,毕竟还有试炼存在,没熬过试炼的大有人在,只有最有能力的后代才能继承王位。

  姜雁鸣迟疑道:“公主,请恕雁鸣无礼……我实在想知道,你要去为质,怕吗?”

  商悯看他一眼,笑道:“有些不安,但是不怕,我身后是武国。”

  这句话有诸多含义。武国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国主正值壮年,朝堂上下唯武王马首是瞻,王族宗亲人丁稀少,争权夺利之事甚少发生。

  这样一个国家的公主,当然有足够的底气去宿阳。

  甚至燕皇明面上不能对商悯做得太过分,他得客客气气地显示出自身的胸襟和气派来,以礼相待。

  否则其他诸侯国一看燕皇竟然对这等强国的长公主如此轻贱怠慢,就会认为他头脑昏聩,有辱身份,不值得敬重。

  另一方面,商悯作为武王唯二的孩子之一,其身份的贵重程度和姜雁鸣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商悯若真死在宿阳,武王就敢开战,姜雁鸣死在宿阳,姜国国主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其中固然有国力差距,也是因为二者在他们父亲心中的地位不一样。

  “雁鸣,你怕吗?”商悯问完笑了一下,“或许不该问,你的表情已经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了。”

  姜雁鸣抿唇,轻轻道:“怕。”

  “别怕。”商悯神色平静道,“正因姜国是小国,你才不应该怕。你只需要做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个人,避免卷入宿阳朝堂争斗就能保全自己,该担心的是那些强国的王族后代,因为是强国,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

  姜雁鸣惊疑地看着商悯,接着低头道:“谢公主提点。”

  “一步行差踏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在宿阳那种地方,何人该结交何人不该结交,你心里得有个数。”商悯缓声道,“我与你同往宿阳,他人会觉得你我是同一阵线的……”

  姜雁鸣急忙道:“姜国永远忠于武国,雁鸣亦永远忠于公主。”

  这是个表忠心的好时候。

  商悯的意思是,在他人看来姜武两国就是穿一条裤子的,他姜雁鸣不管是否愿意都已经被打上了“武国党”的烙印,挣脱不掉,他的安危与荣辱都和商悯绑死了。

  正好,姜雁鸣也是这么觉得的。

  单凭姜国的实力,他归国遥遥无期,要是商悯被允许归国,再由她运作一番,他说不定也能跟着归国。姜雁鸣只能抓住商悯这棵救命稻草。

  “行了,你这话说的为时过早。”商悯摆摆手。

  姜雁鸣谦逊垂首,“可我心中的确如此认为。”

  “回去吧,天晚了。”商悯没多说什么。

  她摸了一把马鬃,转身离去。

  姜雁鸣默不作声地跟在她身后,跟她一起回了驿馆。

  商悯原本还担心收服姜雁鸣要费一番口舌呢,没想到对方这么上道。

  倒不是她质疑姜雁鸣这个姜国人对武国的忠诚性,而是她担心姜雁鸣年幼,没那么深的觉悟和政治嗅觉,懵懵懂懂去当质子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宿阳干些什么。

  她还怕姜雁鸣是个胆小求生的缩头乌龟,去了宿阳后一味低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扫门前雪。

  这样不敢作为的人是没法为商悯所用的,她得在各诸侯国送来的众多质子中重新物色可用之人。

  但能用的人哪有那么好找?

  要想找一个知根知底好拿捏的更是难上加难。

  姜雁鸣的身份就具有先天优越性,首先姜国和武国交好,其次姜国紧邻武国,就算姜雁鸣不忠心,知晓姜国受武国的恩惠与钳制,心中也会多一份顾忌。

  观其言行,他不是那种对故国和亲人毫不在意的人。

  商悯回到房间门后拿出随身的地图看了一眼。

  “先经过李国,之后是程国……”她手指在地图上的两个小国上划过,定格在了“梁国”上。

  梁国紧邻大燕,宛若拱卫宿阳的屏障。

  这是姬妤的故国,商悯离开前,商溯还提醒她到了梁国要小心些,说不定梁王会派使者接触她。

  不管梁王那边会如何做,可以预想的是,梁王绝对不可能对商悯心怀善意。

  姬妤死的消息还没传出,再过一个月,武国就会昭告天下,宣布王后病逝。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商悯呼出一口气。

  走到梁国至少要一个多月。

  在此之前,大可不必担忧。

  去往宿阳的官道沿途都有驿馆,除了特别荒芜的地方需要露宿扎营,其他时候都可以在驿馆过夜。

  离开朝鹿城的第一夜,使节团在武国的一座小城内暂歇,城主早就得到了消息,诚惶诚恐亲自相迎,还想设宴招待,忠顺公直接推拒了。

  商悯也觉得这样太麻烦,她宁愿住驿馆,哪怕条件简陋些。

  她身边跟着跟着从王宫带出是宫女,其实她们都是从暗卫营中挑选出来的高手,乔装成宫女的样子是为了随时保护她。

  至于与商悯同行的姜雁鸣,行头就比较简单了,仅有一名武艺还算过得去的侍从相随。姜国的朝贡礼也颇为寒酸,东拼西凑凑出了二十车,大部分都是煤矿铁器。

  一直待在房间门里未免憋闷,商悯没叫侍女跟着,独自从驿馆二楼下来喂马。

  门一推开,正好碰见同样打算下楼的姜雁鸣。

  他见到她当即行礼:“大公主。”

  “怎么不去歇着?”商悯随口一问。

  “心中烦闷,无心歇息。”姜雁鸣没有掩去脸上的忧色。

  白日里两人同坐马车,却相顾无言。

  远离故国,不知何时才能归家……他们心中烦恼的乃是同一件事。

  尤其是姜国把姜雁鸣送来武国时就是抱着联姻的目的,他骤然离家本来就忐忑,结果留在武国不过几日质子令便传到了天下诸侯手中,他又要被当做质子送去宿阳。

  在这种情况下,姜雁鸣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他认定此行必定无归,他再难回到姜国。

  “我去喂马,你可要随我逛逛?”商悯主动道。

  姜雁鸣受宠若惊。

  公主相邀,断没有拒绝的道理,他毫不迟疑地点了下头,跟着商悯下了驿馆。

  天色已暗,马厩里的马也在休息。

  草料就在马棚子一旁放着,商悯抓起一捆草料,走到了自己的枣红马面前,把草料扔到了食槽里,拍掉手上的灰尘。枣红马拿鼻子拱了拱商悯的脸,埋头吃草了。

  “这马是公主当初在北疆骑的那一匹?”姜雁鸣惊讶道。

  “没错,它挺听我的话,就带着了。”商悯抚摸马的鬃毛。

  姜雁鸣一凛,一瞬间门觉得她意有所指。

  听话的马就带着,他要是听话呢?是不是会被她视为亲信,有机会追随她身侧?

  来武国前父亲母亲对他耳提面命,要他找机会讨好武国的大公主,最好能让大公主对她有好感。姜雁鸣不是无知的孩童,当然知道父母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他心怀抗拒,但他是姜国公子,在一些事情上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后来遭遇鬼方袭击遇到商悯是偶然。

  在山中相处的短短时日,商悯在姜雁鸣的记忆中留下了强烈而深刻的印记,因为这个印记,他对商悯的感情极其复杂。

  这种感情,叫做“敬畏”。

  姜雁鸣敬佩商悯的武道修为和在追杀下逃出生天的智谋,感激她救了他的命,然而他同样畏惧她杀人和舍弃他时的果断和冷酷。

  在他心里,商悯的形象相当神秘,他不敢探究,亦不敢主动接近她。

  现在商悯说“听话的马就带着”,这是否是一种隐晦的暗示呢?她想要他投诚?

  姜雁鸣生长于姜国宫中,自小见惯了争权夺利,作为公主的商悯必然也是如此,他觉得商悯所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不会是无的放矢。

  “你父亲为什么派你为质,不派你的其他兄弟姐妹?”商悯突然转身,一双眼直直盯着姜雁鸣。

  “大哥十二岁,被早早立为继承人,我十岁,为次子,其余弟妹皆是年幼,只有我去。”姜雁鸣苦笑,倒也不觉得这些话有多么难以开口。

  他私下里也疑惑为何武国派商悯去当质子。

  姜国主曾笃定道,假若大公主不半途夭折,武国王位必定由她继承,只因武王对这位长女极其看重。宠爱可以作假,但是那种政治层面的重视作不了假。

  不过思来想去,可能商悯去为质的缘由跟他是一样的。

  武国王族人丁单薄,次子年幼,能去为质的只有商悯。

  其实各国王侯,继承人通常都是长子长女。

  年龄就是先天优势,谁先出生谁先长大,谁就能先一步布局朝堂拉拢帮手结交朋党。

  血脉后代之间门年龄相差过大,年长的那个往往对年幼的那个具有压制力。

  打个比方,商悯比商谦大了六岁,这意味着她能比商谦先六年进入朝堂接触政事。

  六年过去商悯已经在朝堂上站稳脚跟,获得了一批大臣的拥护,而商谦才是个初出茅庐的政治新手,没经验也没人手,进了朝堂会先迎接来自长姐及其同党的残酷打压,如何能起势?

  当然这只是通常情况,许多诸侯国都是这种继承模式,武国情况要稍微特殊一点,毕竟还有试炼存在,没熬过试炼的大有人在,只有最有能力的后代才能继承王位。

  姜雁鸣迟疑道:“公主,请恕雁鸣无礼……我实在想知道,你要去为质,怕吗?”

  商悯看他一眼,笑道:“有些不安,但是不怕,我身后是武国。”

  这句话有诸多含义。武国国力强盛,兵强马壮,国主正值壮年,朝堂上下唯武王马首是瞻,王族宗亲人丁稀少,争权夺利之事甚少发生。

  这样一个国家的公主,当然有足够的底气去宿阳。

  甚至燕皇明面上不能对商悯做得太过分,他得客客气气地显示出自身的胸襟和气派来,以礼相待。

  否则其他诸侯国一看燕皇竟然对这等强国的长公主如此轻贱怠慢,就会认为他头脑昏聩,有辱身份,不值得敬重。

  另一方面,商悯作为武王唯二的孩子之一,其身份的贵重程度和姜雁鸣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商悯若真死在宿阳,武王就敢开战,姜雁鸣死在宿阳,姜国国主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其中固然有国力差距,也是因为二者在他们父亲心中的地位不一样。

  “雁鸣,你怕吗?”商悯问完笑了一下,“或许不该问,你的表情已经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了。”

  姜雁鸣抿唇,轻轻道:“怕。”

  “别怕。”商悯神色平静道,“正因姜国是小国,你才不应该怕。你只需要做人群中最不起眼的那个人,避免卷入宿阳朝堂争斗就能保全自己,该担心的是那些强国的王族后代,因为是强国,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

  姜雁鸣惊疑地看着商悯,接着低头道:“谢公主提点。”

  “一步行差踏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在宿阳那种地方,何人该结交何人不该结交,你心里得有个数。”商悯缓声道,“我与你同往宿阳,他人会觉得你我是同一阵线的……”

  姜雁鸣急忙道:“姜国永远忠于武国,雁鸣亦永远忠于公主。”

  这是个表忠心的好时候。

  商悯的意思是,在他人看来姜武两国就是穿一条裤子的,他姜雁鸣不管是否愿意都已经被打上了“武国党”的烙印,挣脱不掉,他的安危与荣辱都和商悯绑死了。

  正好,姜雁鸣也是这么觉得的。

  单凭姜国的实力,他归国遥遥无期,要是商悯被允许归国,再由她运作一番,他说不定也能跟着归国。姜雁鸣只能抓住商悯这棵救命稻草。

  “行了,你这话说的为时过早。”商悯摆摆手。

  姜雁鸣谦逊垂首,“可我心中的确如此认为。”

  “回去吧,天晚了。”商悯没多说什么。

  她摸了一把马鬃,转身离去。

  姜雁鸣默不作声地跟在她身后,跟她一起回了驿馆。

  商悯原本还担心收服姜雁鸣要费一番口舌呢,没想到对方这么上道。

  倒不是她质疑姜雁鸣这个姜国人对武国的忠诚性,而是她担心姜雁鸣年幼,没那么深的觉悟和政治嗅觉,懵懵懂懂去当质子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宿阳干些什么。

  她还怕姜雁鸣是个胆小求生的缩头乌龟,去了宿阳后一味低调,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扫门前雪。

  这样不敢作为的人是没法为商悯所用的,她得在各诸侯国送来的众多质子中重新物色可用之人。

  但能用的人哪有那么好找?

  要想找一个知根知底好拿捏的更是难上加难。

  姜雁鸣的身份就具有先天优越性,首先姜国和武国交好,其次姜国紧邻武国,就算姜雁鸣不忠心,知晓姜国受武国的恩惠与钳制,心中也会多一份顾忌。

  观其言行,他不是那种对故国和亲人毫不在意的人。

  商悯回到房间门后拿出随身的地图看了一眼。

  “先经过李国,之后是程国……”她手指在地图上的两个小国上划过,定格在了“梁国”上。

  梁国紧邻大燕,宛若拱卫宿阳的屏障。

  这是姬妤的故国,商悯离开前,商溯还提醒她到了梁国要小心些,说不定梁王会派使者接触她。

  不管梁王那边会如何做,可以预想的是,梁王绝对不可能对商悯心怀善意。

  姬妤死的消息还没传出,再过一个月,武国就会昭告天下,宣布王后病逝。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商悯呼出一口气。

  走到梁国至少要一个多月。

  在此之前,大可不必担忧。

  

上一章 |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